返回

第23章 最后的南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3章 最后的南巡 (第2/3页)



    “中堂说得在理,但为官之道罪臣不敢苟同。”

    张廷玉觉得这老家伙迂腐得可爱,耿直得不近人情,竟一时张口结舌,不知说什么好。

    “你这个人呐,”康熙摇着一把洒金描画纸扇,从后舱走了出来。他一直闭着眼睛在听二人说话,越听越觉得陆陇其清廉可表,耿直可嘉,便出来想看看究竟是什么样人物。陆陇其一见皇上,立即跪伏下去请安。康熙将纸扇一收,指着陆陇其道:

    “清正贤良之臣,得有明哲自全之道!你有报国之志却无圆通之慧。命且不保,怎样效忠朝廷?李沁处唐室将倾之际,匡庸主于危难之中,这叫忠且慧。逢龙、比干,一味愚忠,自己千古留名,置君王于不义,何为好?看看朕跟前的张廷玉,你就明白这个道理。”

    一席话说得陆陇其无地自容,自己饱读圣贤之书,却在官场屡栽跟斗。他是眼前“小宰相”之父“老宰相”张英同科进士,人家两代宰相都熬出来了,自己却一头栽到了布衣,能说“忠且慧”?他正在低头沉思,点头说“是”,康熙却叹息一声道:“你跪安吧,趁着罢官无事,将息些日子也好。朕随后还有旨意。”

    御船启锚,夜色深沉。张廷玉回到官舰,望着潺潺流水,还在思考康熙那一席“忠且慧”的为官之言。所谓“官”,光看字义就知道,“宀”下的“臣”,皇帝是家天下,在皇帝手下为臣,这就是官。你不惟上,忠于他,他能让你做官吗?皇帝这个“家”,靠庶民百姓支撑,不惟下,体民爱民,民众造反,你这个官也当不长。唯“自保”一说,原也朦朦胧胧有此一念,不料从康熙口中说出,比自己所思所想更深刻,清晰而透彻,受益非浅。

    当夜无话。

    翌日,天蒙蒙亮康熙就起了床,踱出舱外眺望,却见不远处黑压压一片屋舍,隐隐传来河水奔腾呼啸之声。回顾刘铁成道:

    “前头到了落马湖镇?”

    在此发迹的刘铁成回说:

    “是,前头就是落马湖。万岁爷听到河啸了吧,这时夏汛正旺,雷霆滚滚,声达五里之外。要不是靳辅公生前开了中河,咱又得在此耽搁了。”

    “停船!朕要沿堤走走。你传旨张廷玉,还有你,都换了便服跟着。”康熙说罢,兀自进舱去了。

    一会儿,踏着板桥走上岸来的三人:年近六十的康熙一身青单袍缠腰带,张廷玉着宝蓝长袍,刘铁成是长随打扮。素来对微服颇有微辞的张廷玉,摇头笑道:“说是赶考举人,年龄偏大,还往南走;说是做生意的,又没点市刽气。哪来这一对主仆?”

    “怪话!”康熙也笑了,“你老实跟着走行了。”

    一边说一边走,不觉来到小镇。四面八方的农夫、渔民、挑夫、贩卒,肩挑手提着鹅、鸭、肉、蛋、鱼、菜等农产品,结伴而来,一路叽叽喳喳,欢声笑语。久处宫帏的康熙,被皇子们争权夺位弄得头晕脑胀,一踏上乡村湿漉漉的土地,接触憨厚朴实的乡民,耳目为之一新。镇头有一小坡,一老汉正推米上坡,康熙手搭在小车上,边帮着使劲,边同老汉聊天:

    “老哥,粜米去呀?”

    “啊?啊……”

    刘铁成一看皇上帮着推车,立即上去轻轻松松拉着车往上走。康熙甩手跟着,继续问:

    “这米多少钱一斗?”

    老汉轻松了,手张着耳回答:

    “陈米三钱,新米五钱一斗。老板,你想买米?”他回头看了看康熙。

    康熙没吱声,却瞅着张廷玉。张廷玉心里一沉,河督上报户部,米价都在八钱一两之间,这多出一多半的银子不都被他们私吞了?这里河督是胤禵门下,这十四爷也贪起来了,自己怎敢招惹?康熙只是装模作样抓把米在手里看成色,却一声不吭。

    “你这米往哪送?”张廷玉紧走一步跟上推车老汉,决心问个水落石出。

    “张阁老府上。”

    “你是他家佃户?”张廷玉不露声色地问。

    “是,也不是。”

    “乍说?”

    “我有地。”

    “有地还当什么佃户?”

    “你是外地人吧。”

    “不错。”

    “按万岁爷的规矩,举人阁老、秀才尚书,都可免租税是不是?”老汉撑着车边走边说,“咱兄弟三,就一根独苗。一旦全都归天,三户租税不都压到独苗身上?你合计合计,是当佃户好,还是当自家农好?”

    跟在后面的康熙听呆了。张廷玉目送老汉推车上了坡,回到康熙身旁说道:

    “皇上——”

    康熙打手势止住张廷玉,不耐烦地“嘘”了声:

    “叫老爷,别忘了咱们身份了?”

    “是,老爷,”张廷玉明白康熙在生气,也不光河督“吃黑”,就是“免租税”的弊端,竟使多少官宦缙绅以此盘剥有地的农民,沉为佃户,他趁机进谏道,“看来地租、粮价有不少漏洞,户部得拿出一个办法,免税的圈子要严格控制,缩小,不使下头有空子可钻。粮价也得进一步核实,不使贪赃枉法者从中渔利……”

    “这些事,”康熙边走边说道,“你着户部抓紧办,拿出办法递折子御批。你先代朕——不,代‘老爷’拟一份诏书,严饬各地疆吏‘老爷’爱民、养民之意,不得再加庶民租赋,能免的免,能蠲的蠲,务使民富国强。等下回到船上你就拟诏,在巡幸途中发出去。”

    “是,老爷。”张廷玉要的就是这句话。

    为了减轻百姓负担,安定民心,张廷玉拟就的诏书不到几天发布天下。诏曰:

    朕临御天下垂五十年,诚念民为邦本,政在养民。迭次蠲租数万

    万,以节俭之所余,为涣解之弘泽。惟体察民生,未尽康阜,良由生齿

    日繁,地不加益。宜沛鸿施,藉培民力。自康熙五十年始,普免天下钱

    粮,三年而偏。直隶、奉天、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

    贵州九省地丁钱粮,察明全免。历年逋赋,一体豁除。共五十一年、五

    十二年应豁省份,届时候旨。地方大吏以及守令当体朕保义之怀,实心

    爱养,庶几升平乐利有可徵矣。文到,共刊刻颁布,咸使闻之。

    再说康熙一行离了推车老人,走进人头攒动的小镇街巷,康熙还为听闻所恼,心情自然不如刚下船时愉悦。张廷玉在前面开路,刘铁成在后拱卫。车碰人撞的,张廷玉提醒康熙道:

    “老爷,人多,留神点。”

    康熙眼睛逡巡着街头景致,跟第一次南巡来这里并无多大变化。心里感叹,不能光听下面歌功颂德的屁奏章表报,二十五年了,臣工下官们说得花团锦簇,实地一看却还是昔日黄花。斯时,猛听镇北三声炮响,还隐隐传来丝竹之声。人流忽地向北涌去,有人大叫:“皇上的御船傍岸了,快去看啦!”一伙人冲撞过来,把康熙挤到了路边,他扶住刘铁成道:

    “去那边茶肆坐坐,别被人冲散了,衡臣呢?”

    张廷玉挤了过来,一把拉住康熙拖进茶馆。因人们都争相去看皇帝,茶馆里剩下没几人了。

    “三位客倌!里头坐——”堂倌吆喝着走了过来。张廷玉扫了一眼,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