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七谈:防止孩子走极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feishuwx.net
    第二十七谈:防止孩子走极端 (第1/3页)

    16岁的花季,原本该是最纯真、最烂漫的时刻,两名初二年级的女生却在花样年华留下遗书,将双手紧紧地相互绑在一起,跳进了城郊的水库……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逝去的两个女孩都是学校的尖子班学生,其中一个女孩学习成绩拔尖,还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父母的掌上明珠。她们对人世间的毫不留念,让人们感到震惊、感到惋惜,究竟是什么让孩子走上了绝路。其中的一位学生在遗书中说,这些年来每次回家父母都要逼问她的成绩。她这次月考的成绩比上次降了两名,父母询问时的眼神让她感到绝望。父母对她的期望太高了,她不敢面对父母,也不敢面对自己。

    如果仅仅是父母一个眼神就让孩子绝望,那么一句话就让孩子跳楼的事也曾在某重点中学发生过,跳楼的孩子同样是一个优秀尖子生,因为上网,母亲批评了他一句,承受不住便爬上二十层的高楼纵身一跃。

    我在工读学校当校长的时候,一个刚入学的新生在她的作文里这样写道:我需要一根绳子,我要用它来上吊。没有人在乎我,没有人理解我,没有人帮助我。为什么我真心地对待别人却总是得不到回报,为什么我把心里话告诉别人,反而被别人出卖,就连我最亲爱的妈妈,在我最需要的时候,也总是换来她冷漠的眼神。无助的我,多么需要那根绳子,或许只有这样我才能忘记烦恼。

    生命的花蕾如此脆弱,据不完全统计,每年都有未成年人自杀的案件,这不是个例。

    加强对孩子心理危机的干预,已不再是个理论领域的课题,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起跑线上的人才竞争,给我们的社会干预机制的建立,和对孩子心理援助都带来新的课题。

    不知道我们许多家长想过没有,家庭环境好了,生活条件改善了,学习条件优越了,可给孩子带来的是什么呢?从普遍现象来看,孩子交往面窄了,生存和竞争的压力大了,从一懂事开始,父母就给他们制造了一个生活的“笼子”,在一定层面上剥夺了这些小鸟的自由。孩子活得很累,因为父母的希望,学校的课业负担,全部压在他们稚嫩的肩膀。

    有一位家长曾经告诉我,现在就是给一个市长让我当,也没有意思。只有孩子成功了,才是我人生的成功。成功是延续的,父母不成功,但是期望孩子能成功。父母已经失败,不能允许孩子再失败。有这种想法的不在少数,可是谁能说这种想法有错?

    有人统计过,成人的工作量远远无法与一个高三的孩子相比。曾经某城市做过一项调查,进入初中以后,孩子的每天睡眠时间不足十小时,进入高中以后,孩子的平均睡眠时间不足八小时。97%的学生在高考第二天最希望干的事就是:好好睡上三天,再痛痛快快地玩上三天。

    在当年作者上班的路上,分别路过三个重点中小学,每到上下班时分,总是挤得水泄不通,全是接送孩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feishuwx.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