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百六十三章 秦杨二女,谁更“诸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七百六十三章 秦杨二女,谁更“诸葛” (第3/3页)

实欠果决,这么重要的人证,当然是得委托给秦怀愚处置。

    根本没打算留活口!

    原本天子也想着等风头一过,立即就把周仲送去见他的家人,哪知周仲被先帝亲自盘问后,就没了踪影,他没来得及下手。

    这就多亏旖辰,及时将福王遗书上呈先帝,先帝生疑,周仲其实一直就被密押,眼下,仍在太皇太后手中。

    周仲扛不住酷刑,已经把事实真相交待,当年发生何事,福王究竟死于谁手,不但先帝已经察明,太皇太后也了解真相,这些年来,也一直在寻找周仲的家人,为的就是掌握把柄,万一天子执迷不悟,用作废位理由。

    而因为陈参议投诚,太皇太后让他暗察,得知陈家当初并没参与处置灭口诸事。

    那么只能是秦家。

    这位宦官当然不是来自乾明宫,而是太皇太后派来诈辞之人。

    其实周仲家人是否能找到并不重要,太皇太后只需要一个由头,一个牵连旧案的由头。

    她猜测,秦子若信心满满天子会救她脱离苦海,必定是握有什么把柄。

    赵贵当然不可能套出什么话,但只要提及旧案,提及周仲,提及周仲不见踪影的家人,秦子若处于艰险之境,势必有所疏忽,认为旁人根本不可能察知内情,不会怀疑宦官来处。

    果然趁愿。

    天子对秦氏一族的信任大有保留,反过来,秦家也未必不会担心天子过河拆桥,天子主动将把柄递上,秦怀愚倒舍得灭口,可秦子若不舍得。

    周仲的家人并没死绝,尤其是周仲之父,当年得了儿子书信,晓得福王中毒内情,这个活口被秦子若力劝祖父留了下来,安置在一处密宅。

    这事本来是秦子若预防着天子过河拆桥,眼下却成为她脱身苦海的踏板。

    毫不犹豫就交待出来,并且把自己择得干干净净,只称是祖父当年因有忌备而留活口,却也诡诈,力请亲自面圣,才交待周父藏身之处。

    宦官却冷笑:“只要知道周父是被秦家窝藏,姑娘认为圣上还察不出来秦家密宅所在之地?姑娘还是乖乖交待的好,圣上一言九鼎,等这风波一过,必然会助姑娘脱离役庭,将来得个安稳富贵之境栖身。”

    这般一诈,秦子若彻底“臣服”。

    她已经沦落至此,别说天子,一个宫人内宦就能将她打杀,唯有对天子示诚,才是唯一希望。

    而太皇太后的目的根本不是要解救周父,是以,只让赵贵把诈出人证藏身之地一事告诉杨四娘。

    杨四娘好容易才从秦子若口里诈得“实据”,竟然还是个活口,欣喜若狂之余自不疑其他,可听赵贵说足以向慈安宫举证时,却又犹豫。

    “杨家已经败亡,姐夫与姐姐都已身死,我只是役庭宫婢,由我举证,太皇太后如何尽信?”杨四娘没有留意赵贵的焦急,让他稍安勿躁,自己沉思苦想了两日,才有决断:“赵侍者倘若牵涉进此事,怕也难保平安,唯有一人,足以保全你性命,而若由此人上谏慈安宫,太皇太后必信无疑。”

    杨四娘深吸口气:“侍者定要寻得机会求准出宫,去楚王府,求见楚王妃,福王是王妃嫡亲的姐夫,若王妃知道福王是被天子暗害,势必不会置之不理,楚王与王妃是重情重义之人,只要他们答应,侍者也能得以保全。”

    杨四娘确也不是愚人,深知就算有“罪证”,可凶犯却是天子,倘若不是得知慈安宫有监政之权,又与天子不和,她不会轻举妄动,而眼下,苏、楚两府与秦家势同水火,慈安宫又有两府支持,唯有让楚王夫妇出面,才有可能使案子真相大白,纵使杨家不能脱罪,秦家与天子也不得善果。

    才算,能为家族血恨!

    这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弱质闺阁孤注一掷的复仇。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