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朕真的不如他吗? (第3/3页)
都处于颤抖之中,头发根根竖起,“他……他们都是商量好的吗?”
王承恩回道:“陛下,这就是按照您说的,他们的奏章递上来时,第一时间送进宫里。”
崇祯问的没错,这些勋贵们确实是商量好的。
从魏国公徐弘基低头的那一刻起,他们勋贵之内其实已经有了裂痕,再有后来崇祯让王承恩带着百官在他们府前杀人。
他们便知道这事情躲是躲不过去了。
既然躲不过去,那不如早点表态。
嘉定伯一个伯爵,只是一个右都督职位,十多年的时间便聚敛了百万两之巨。
何况他们这些老牌的国公、侯爵。
世袭罔替,在朝中根深蒂固,家中钱财、稀罕物件、房产、田产更是比嘉定伯丰厚不知道多少。
五万两,十万两,二十万两……在他们看来不过是出点血,决计谈不上伤筋动骨。
于是才有了眼前这一幕。
国公除了魏国公之外,统一捐二十万两。
侯爵十万两。
伯爵五万两。
这算的都是在京的,没有落魄的,不在京,在外戍守边关的不算。
除魏国公外,四个国公,八十万两。
二十三个侯爵,有四个不在京,还剩十九个,累计一百九十万两。
三十九个伯爵,有九个不在京,三个落魄,也就是二十七个,累计一百三十五万两。
加上之前周奎、田宏遇、袁佑、魏国公的捐银,王之心的家产。
达五百五十余万两之巨。
“为什么?为什么?”崇祯看着这些奏章,情绪激愤,身形站立不住,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苦涩,
痛楚,
羞愤难当……如涛涛巨潮涌向他。
“难道真的如他所说,大明亡于朕的手中?”
“因为朕的无能,造成大明百姓流离失所,十室九空吗?”
此刻的崇祯就像是被人死死的溺在水里,痛苦的无法呼吸。
就在一刻钟之前,他还信誓旦旦,直言朱常淦不过是一黄口小儿,信口雌黄之徒。
可现在,人家朱常淦一天时间就弄到了五百五十万两银子。
而自己呢?
天天喊中兴大明,天天喊中兴大明,可大明钱一次比一次少,甚至组织不起来一支强大的军队,甚至连辽东前线关系到大明存亡的重地,也一直长期欠饷。
朝中百官也好,崇祯本人也好,都清楚的知道归根结底,就是没钱。
谁都知道,大明缺钱。
崇祯想尽了办法,却怎么也弄不到钱,只能摊派到百姓的头上,引得民变四起,农民起义不断。
到了现在,崇祯其实是抱着一种,将钱粮摊派到百姓头上,哪怕百姓死再多。
只要大明朝全部精锐侥幸速胜的想法,彻底解除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两代长达近四十年的严重威胁。
崇祯眼眶通红,脸色惨淡。
自己励精图治、闻鸡而起,被朝中那么多文官称呼为“圣王”,自负无人能及。
可……朱常淦仅仅一天,就将他“圣王”的面具给扯了下来,踩在地上。
将他的道心击穿。
那种痛彻心扉的感觉,就像是绳索一样,勒住他的脖子,他将所有的奏章推到了桌案下面,眼珠闪过野兽般的光芒,“朕……朕难道就真的不如他吗?!”
“朕怎么会不如他?”
“朕……朕……”他张着嘴,竟然不知道如何说。
事实胜于雄辩!
……
良久,
王承恩看崇祯情绪渐渐稳定了,示意让周皇后劝一下。
却被崇祯喝道:“都滚出去,朕想静一会儿。”
刘太医吓得连忙夹着药箱,三步并作两步往外跑。
“陛下……”周皇后还想说什么,却见崇祯看都不看她一样。
“王承恩,你留下。”
反倒是走在周皇后面前的王承恩被叫住了。
“皇爷。”王承恩小心翼翼的上前将灯芯给挑了几下。
崇祯闭着眼睛,老大一会儿,才睁开眼睛,豁然发现,夜幕早已落下,东边几颗明星乍现,随着点点星光渐渐增多。
他看向王承恩,“还有什么是你今天没有讲的?或者是朕白天同你讲了,还没有做的?”
王承恩想了想,摇头,“没了,不过皇爷让臣带着百官前往勋贵府邸的时候,说这只是第一步。”
“皇爷,您是不是想走这第二步了?”
“啊?第二步?朕……”崇祯张口结舌。
刚想说话,突然身形一震。
因为脑海之中那道机械的声音再次出现了。
「朱常淦请求与你通话,请接听」
崇祯连忙选择了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