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朕真的不如他吗? (第2/3页)
。
突然崇祯抬起头,“不对啊,你们查抄王之心,就没有人替他求情?就没有遇到阻碍?”
王之心做人,八面玲珑,与勋贵、文官集团交涉极深。
崇祯之前也曾动过将他换掉的想法,但发现似乎行不通,每次都是刚换上一个新人,没过多久就被文官集团参了下来。
如此反复之后,自己也就懒得换了。
另一方面,有这么一个人做东厂督主,自己和文官集团还有一个缓冲之地。
有时候在朝会上解决不了的,他私下派王之心去找文官,反而还更容易达成一致。
“陛下,这是大臣们参王之心的奏章。”王承恩将一大摞的奏章给搬了过来。
崇祯一一拿起来查看,越看心里越惊讶。
礼部左侍郎孔贞运?
户部尚书毕自严?
工部尚书刘遵宪?
兵部尚书杨嗣昌?
礼部尚书黄氏俊?
吏部右侍郎刘宇亮……几乎所有的重臣都在参王之心。
其中几个,据崇祯所知,和王之心私交甚好,之前不是一个劲儿的和他说好话,怎么就全参他了?
崇祯眉头却皱成了一个“川”字,“他们……他们为什么要参王之心?到底发生了何事?”
王承恩刚想回答,外面跑进来一个小黄门。
“皇爷,魏国公的六十万两银子运过来了,您看是入账您的内帑还是?”
“又是六十万两?”崇祯使劲搓了搓脸,心脏猛跳,只觉得嗓子干的厉害,“这六十万两又是哪儿来的?”
王承恩担忧的看向周皇后,陛下咋健忘成这样了?
这样下去,还如何得了?
恰好这时候太医到了,他连忙让太医过来,“刘太医,快,给陛下看看。”
刘太医提着药箱刚走到崇祯的跟前,就被崇祯一脚给踹翻在地,“看什么太医,朕没有病,伱赶紧和朕讲,这六十万两从哪儿来的。”
“陛下,您何必讳疾忌医……”王承恩脸色担忧的扶着崇祯,却见崇祯丝毫不关心其他,咬着牙怒吼道:“讲!”
“是,皇爷……”王承恩将如何设计让乔岩以王之心的名义肆意跋扈,攻讦勋贵,惹得勋贵们集体反弹。
以致于勋贵围攻王之心府邸,以及后来魏国公之子徐文爵失手之下,将王之心一刀捅死。
魏国公过来找皇帝求情,最后以六十万两,换取徐文爵留在京都。
再后来,崇祯让自己领着满朝百官,押着王之心的心腹,一个个斩杀于勋贵府门之前。
王承恩之前没有在宫中,就是刚刚办这事儿回来。
崇祯听完一动不动,如被定在了原地。
沉默。
许久的沉默。
乾清宫内也是安静的可怕。
压抑的气氛,阴沉如水,
压着每一个人在场的人无法喘息。
王承恩的心里却是“咚咚”直跳,额头上一层细汗,冲着刘太医使眼色,心里暗道:“完了,完了……陛下这身体是出问题了,而且是大问题。”
周皇后的脸色也是惨白,想上前去扶崇祯。
此时又有小黄门进来,“陛下,英国公的奏章。”
“给我吧!”王承恩接过来,轻轻的展开,放在崇祯的面前。
崇祯目光一眨不眨地盯着奏章,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臣虽下愚,知其然也……”
大意是:臣听说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我虽然愚昧,但也知道,勋贵和大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前面都是场面话,最重要的是最后几句话。
“臣愿意捐银二十万两,与大明共渡难关。”
崇祯看着这奏章,手指却有些发抖,刚来了个六十万,这又捐了二十万?
为什么?
如果说之前嘉定伯、田宏遇、王之心的钱还只是让他又惊又喜的话,那现在这些源源不断的奏章却如鞭子一样抽在了他的脸上。
又一个小黄门进来,“陛下,成国公的奏章。”
王承恩接过来,放开放在崇祯的面前。
前面的内容一眼掠过,直接看最后面的那几句话。
“二十万两……”
……
“陛下,定国公的奏章。”
“二十万两。”
……
“陛下,武定侯徐锡登的奏章。“
“十万两。”
“泰宁侯陈延祚”
“十万两”
“陛下,阳武侯薛濂”
“十万两……”
崇祯看着,看着看到最后,整个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