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波德莱尔计划II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波德莱尔计划II (第2/3页)

不够的,他们还必须在气质上符合这种波德莱尔式的灵魂。”

    在叶遥的提议下,剧组决定不拘泥于某一个国家或文化的演员,而是将选角的范围拓展到全球,以保证每个角色都能带有一种独特的异国情调,成为影片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波德莱尔的哲学本就带有一种游离的视角,而多元的演员背景正好符合这种调性。

    “我设想,我们可以选择法国、日本、甚至一些拉丁美洲的演员,这样可以为每个角色赋予一种无法定义的、迷离的感觉。”叶遥翻开一页,指出几个关键角色,“比如男主角,他是一个精神游走于现实和幻想之间的失落者。他的眼神必须充满孤独与渴望,仿佛时刻游荡在黑暗的边缘。”

    贝尔特朗赞同地点头:“波德莱尔的诗句是他的自我流浪,而我们的角色也是他的镜像。这个人可以是一名漂泊的诗人,也可以是一名厌倦了物质生活的现代人。演员需要理解那种对自我和欲望的反抗与妥协。”

    荒木洋介若有所思,补充道:“这种选角将带来更大的挑战,但也会带来不可多得的视觉冲击。我还想在偏僻城镇的场景中增加一些流浪艺人或街头表演者的角色,他们象征着一种沉默的哀愁,像是一种对繁华社会的哀歌。”

    叶遥点头道:“没错,这种流浪艺人的形象也是波德莱尔眼中的‘堕落天使’。通过这些角色,观众能感受到那种被抛弃的灵魂对抗世俗的挣扎与绝望。”

    为实现这种前卫而复杂的构想,剧组决定将拍摄地选定为几个极具对比性的地方——包括巴黎和东京这样的国际大都市,也包括南美洲和东欧一些偏僻、荒凉的小镇。这种截然不同的拍摄地将构成电影情绪的基调,呈现出波德莱尔式的“都会孤独”与“乡村荒芜”交织的氛围。

    “在都市的场景中,我们会选择巴黎的那些半夜空无一人的街巷、老旧的咖啡馆、以及那些霓虹灯下的阴暗角落。”叶遥指着地图说道,语气中带着期待,“这些地方充满了历史和颓废的气息,仿佛是波德莱尔笔下的场景重现。”

    “巴黎的确是波德莱尔最好的舞台。”贝尔特朗补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