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番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番外 (第3/3页)

大长公主府来到宫中。

    谢桓掀开盖头,宁熙略低着头,似血的嫁衣衬得她容颜倾城。他们喝了合卺酒,红烛滴泪,明明灭灭的烛影中,她看着他容颜俊美,道:“你接我回来是因为我手中还有西梁兵权?”

    谢桓低笑:“那是一部分原因,我更不想看到阿姐和别的男人在一起。”

    宁熙的身体开始犯凉,手也微微颤抖,眼角落下泪,她问他:“为什么?”

    谢桓抚着她的脸,声音略带沙哑:“阿姐,我封你为后,是因为我想娶你。我要杀你,是因为外戚掌权太可怕,我在父王面前发过誓,你不要怪我。”

    宁熙拂开他的手,颤颤巍巍地站起身,刚迈出一步便摔倒在地。谢桓慌忙跑过去,将她揽在怀里。

    宁熙感觉嘴角有腥热的血流出,视线也越来越模糊。她终于知道昨日他为何一直问她还有什么愿望,现在想来竟是这般残忍。她想她快要死了,可有些记忆偏生越发清晰。她想起了五岁的包子阿桓,想起了邺城门前的小公子,她亲眼看着他从一个羸弱年幼的少年长成一个冷血无情的帝王。她在世上唯一的牵挂便是他,怕他受欺负了怎么办,如今,她倒真的可以安心了。为了喜欢他,她染了一手的血,留了一身的伤,赔了一条命,赔了一生的执着。她突然觉得,如果当初没有回到邺城该多好。她不用去战场为他拼命厮杀,她不用为了他手染鲜血和罪恶,她会在承州生活一辈子,她会遇到她的良人,她会有个可爱的孩子,她会有个家,现世安稳,岁月静好。无论怎样,都比现在要好。

    她突然笑了,泪也落了下来,她问:“你到底……有没有喜欢过我……”

    而后,手便落了下来。

    那沉闷的声音仿佛砸在他的心上,谢桓一怔,泪就落了下来。他捧着她的脸,对她说:“谢桓从九岁那年便喜欢你,可梁景公不能喜欢你。阿姐,我不能做谢桓,只能做梁景公。谢桓死了,我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死的……”

    而她,面容惨白而安静,再也听不到了。

    谢桓想到父王临死前的情景,他第一次瞧见父王哭:“阿桓,王后膝下无子,她必容不下你们兄弟二人。父王一直宠爱你哥哥,金银玉器赏赐不断,却对你视而不见。所有人都觉得世子之位一定是你哥哥,连王后也相信了。可只有孤知道,那些只是表面,孤没有督促过他念书,每次他犯错便睁只眼闭只眼,纵容他成了一个平庸顽劣之辈。你哥哥虽然霸道,却十分单纯,他也相信他的父王是真的疼爱他。王后容不下他,派人对他的马做了手脚,害得你哥哥送了命。孤这辈子最对不起的人就是你哥哥,怕是到了下面也没有脸见他。阿桓,这个皇位是用你哥哥的命给你换的,他才十一岁,什么都不懂,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没了。外戚掌权太严重,连宁熙都不能留!你欠你哥哥太多,一定要守住西梁!”

    他的父王,知道护不住两个儿子,便牺牲一个,保住了另一个。

    他抱着宁熙低喃:“阿姐,你若见了我父王,便告诉他,阿桓已经听他的话,把该杀的人都杀了,这便还了欠哥哥的命和债。”

    而后他突然低笑:“你再问问父王,这皇位有什么好,若是可以,我宁愿当初死的是我。”

    那笑太过绝望和哀伤。

    他低头吻着宁熙的额头,泪落在她的脸上:“阿姐,我便用一世孤寂和生不如死来还欠你的情。只愿来世不再生在帝王家。”

    【十】

    直到很久之后,长乐宫的内侍还能很清楚地记得那天的一切。他们在殿外侍候,听到动静便慌忙赶到殿里。却见一袭血红嫁衣的王后断了气,而那个年轻狠戾的君王抱着她,哭成了泪人。那般让人绝望。

    后有史书记载,西梁景公在位三十九载,曾有两位王后,一乃世子生母苏氏,一乃大长公主府宁熙郡主。谢宁氏死后,景公再未立后娶妻。景公姓谢,名桓,在位时励精图治,战功煊赫,百姓敬仰。

    匆匆几句话,便记载了一生的痴缠恩怨。

    谁裁云锦,织梦长安 文/墨夕颜

    一、

    晨光熹微,乾光街上的商肆陆续开张,风采卓然的蓝衣公子在茶寮里寻了个靠窗的位置,气定神闲地饮下第七杯茶时,终于瞥见斜对面那间铺子的门板被人利落揭下,探出一张素净的脸来。

    铺子不大,门牌上“半生裁”三个写意古篆略显潦草,却是名动长安的制衣坊。坊主姓叶,一手针线活出神入化,任何布料到了她手里,都将化成精妙绝伦的衣裳,当世无双。

    他闲步而入,屏风后传来清丽嗓音:“公子是要裁衣?”

    “是……在下想做一件外袍,不知姑娘是否方便?”看他拿出包袱里的白缎,她沉吟片刻,“可能要等上几日……公子若急要,不妨另觅他处。”

    他施施然放下布料:“姑娘技艺名动长安,纵使等上一年半载,亦无妨。”

    想来是对诸如此类的恭维习以为常,她颔首:“那好,七日后,公子再来取衣。”

    临出门,瞥到架上一只青釉莲芯弦纹瓶,不禁挑眉:“姑娘真是好眼光……天承君的青瓷,在下也极为中意。只可惜……”欲言又止,话里有话。

    她的脸色几不可察地变了变:“公子过奖了,慢走。”

    七日很快过去,他依旧踏着晨色而来,而像是笃定他会如期而至,那件月白外袍就搁在最显眼的位置――精密细致的滚边,严丝合缝的针脚,本就一气呵成的剪裁缀以栩栩如生的几道流云,更衬得他风度翩翩。

    连一贯挑剔如他,都找不出丝毫疏漏之处:“姑娘妙手,果真名不虚传。”

    她垂眸敛色,又听他道:“长安不愧是皇都,天子脚下,能人辈出,制瓷、丝织、茶道无一不精,尤其是珍珑天工的青瓷,更可谓稀世珍品,千金不换。”

    她沉默片刻,改了对他的称呼:“大人兜了一个这么大的圈子,若只是想问湛天承的下落,那么抱歉,我无可奉告。”

    他的神色从讶异到疑惑,再到明朗:“姑娘不仅手巧,心思亦通透……如此,倒显得在下一叶障目了。”

    “绫丝雪缎乃皇贡,寻常百姓纵使有十个胆子,也不敢将其堂而皇之地穿在身上吧?”

    闻言他不由得一愣。说来,的确是疏忽了。为官不过三载,却颇得圣上赏识,每逢赏赐,必有丝绢布帛之类,林林总总堆了两箱,此番前来,信手自其中拣了匹最不起眼的,未曾想,还是被她识出端倪。

    他正色:“在下尉迟岚。”

    “大理寺少卿?”她眼角微抬,“那尉迟大人,是否已查出了些许蛛丝马迹?”

    “尚未。”他据实以告,“不知姑娘……”

    “我说过了,湛天承的事情,我确实不知。帮不上大人,小女深感抱歉。”含在嘴里的半句话被她倏然打断,不知为何,那神情看来竟有几分恍惚。

    二、

    目送尉迟岚消失于长街尽头,叶绫歌倚住门扉,陷入了沉思。

    曾被先帝御笔亲提“天下第一瓷”的珍珑天工,其窑产青瓷四海闻名,而坊中最顶尖的瓷师湛天承,更凭借超卓技艺名噪一时。

    上月初,圣旨忽降,命珍珑天工赶制三百件青瓷,作为国岁之礼运往西域龟兹国。湛天承率一众瓷师日夜赶工,总算在约期之前如数完成。谁知到了交货那日,库房中所见却令所有人惊惧莫名――除了横尸当场的礼部侍郎及龟兹使臣外,那三百件青瓷已然不知所终。

    连同一起消失的,还有这批青瓷的制作者,湛天承。

    长安哗然,龙颜震怒,命大理寺彻查此事。

    其实她早已想到,在出了那样的事情之后,大理寺的人,迟早会找上门来。

    原因无他,大理寺素来掌管天下刑狱重案,而尉迟岚上任不过三年,已得“天下案,尉迟断”的赫赫盛名,令满城百姓折服敬仰。

    如此手段,又怎会查不到她与湛天承之间,曾有过一纸婚约?

    长安白日照春空,绿杨结烟垂袅风,彼时春暖花娇,她新扎的纸鸢拖着两根长尾飘在半空,不知怎的失了平衡,又与旁边一只缠在一处,并肩直坠而下。

    她急急跑近,却见眉目温柔的男子执了那两只缠绕着掉落的纸鸢,笑得一脸歉然:“我再做一只新的给你。”

    萍水相逢,她未当回事,不想几日后他竟寻上门来:“予人之事,怎可轻易食言。”描金绘彩的蝴蝶纸鸢被递到面前,竟比她见过的任何一只都要华丽好看。

    心弦似被撩动,他说:“我姓湛,湛天承。”

    她这才知晓,他便是传说中那个誉满长安的瓷师,天承君。

    自那以后,情意渐生,一切看似水到渠成。上天如此厚待她,在最好的年纪,遇到命中注定的良人,原以为这一生都将与他执手与共,但偏偏忽略了,命运永远不可能眷顾谁一辈子。

    婚期愈近,城中却谣言四起,说芳庭阁的花魁玉扇如何姿容曼妙,连一贯不染凡尘的天承君都为搏佳人一笑而豪掷千金。

    她自是不信,约他至南山亭一聚,他回笺时仅寥寥几字:繁事缠扰,恐难分身,勿念。

    这一晚,她在芳庭阁的别院外站了一夜,直到晨曦渐氲,有人推门而出,身上一袭青衫行云流水,乃是她亲手所裁。恍惚有什么东西碎裂了,她闭了闭眼,希望眼前所见不过一场幻觉。

    花雨飘零,那人望着她夜露沾身的模样,失声唤道:“绫歌?”

    整个人如坠冰窖,她动了动嘴唇:“很好。”

    “你听我说……”湛天承半句话还含在嗓子里,她已倏然转身,全然不顾他在身后声嘶力竭的挽留。

    原来全长安城都在看她的笑话,唯有她一人当局者迷,守着那些可笑而虚妄的海誓山盟自欺欺人。

    三、

    近日,大街小巷皆是搜捕湛天承的禁卫,一时间人心惶惶。

    国礼下落不明、使臣无故被杀,民风彪悍如龟兹,哪里经得起如此挑衅,只当天子食言,不愿将这批珍贵的青瓷拱手相让。

    如此,令本就不甚和睦的边境关系越发剑拔弩张起来。

    而朝中更是一片动荡,以右丞顾雍为首的主战派与以太傅司马贤为首的主和派整日争得不可开交,内忧外患之下,案情一筹莫展,圣上召尉迟岚入宫,定下十日之期,倘若案情无法水落石出,便卸去他顶上乌纱。 然而就在翌日,本该为此悬案倍感忧心的大理寺少卿仍旧一派云淡风轻,第三次踏足半生裁,熟络更甚从前,将几匹上好的布料铺陈开来:“家母寿诞在即,在下打算以一袭新衣相赠,叶姑娘可有什么好建议?”

    她低头扫过,垂眸时的表情款款如画,思忖半晌,挑出一匹暖紫压纹织锦:“这个花色倒是不错。”迟疑片刻,望着他,“大人神色郁郁,就算为查案日夜操劳,也要当心自己才是。”

    嘴角勾起一丝柔软的弧度:“多谢姑娘关心,不过这个案子,应当很快就会了结了。”

    她脸色一白:“看大人的样子,似乎胸有成竹?”

    他笑得笃定,不知是在看她,还是在看别处:“不出三日,凶手必当落网。”转身出门,最后一句话循着风声恍惚飘来,“他大约也未曾想到,自己在案发之处,留下了怎样的证据吧?”

    子夜。

    月色绯绯。

    一道黑影自街角悄然行过,停在一扇紧闭的门扉前,揭去封条轻巧隐入。昔日鼎盛的珍珑天工如今死寂沉沉,风一吹,四壁皆透出刺骨寒意。

    库房里空空如也,空气里似乎还弥漫着淡淡的血腥味。

    墙壁、地面、角落、缝隙……借着月光,那人一寸寸搜寻着,却不知在找些什么。

    良久,幽幽叹了口气,是不加掩饰的失望。然而,就在踏出门的一瞬,整个人愣在原地。

    空寞庭院中,一树梨花旖旎成雪,树下斜倚的蓝衣男子,正饶有兴致地盯着他:“叶姑娘,夜深露重,竟有故地重游的雅兴,真是难得。”

    沉默对峙间,她揭去风帽,露出苍白柔弱一张脸。

    信手掸去肩上飘落的花瓣,他走近:“想不到姑娘的一双手,杀起人来,也一样漂亮利落。”

    她声音微凉:“其实,根本没有什么所谓的证据吧?”

    “你说呢?”他反问,“初时我还以为,如姑娘这般清雅淡泊的女子,是做不出这种事来的。”

    他还记得他从茶寮的窗户望出去时、初见她的那一刹,细风适时拂过,飞扬裙裾衬着姣好容颜,正应了那句“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连一贯深沉如他,亦被这三月的长安春色感染,陡生了几分醉意。

    这样一个女子,无论如何也不像会杀人的模样。

    可他执掌大理寺三年,什么出人意料的案子没有见过?世上想不到的事,往往才是最多的。

    比如眼下这桩青瓷悬案,凶手自然不会是湛天承。

    夺国礼、诛命官、杀使臣,桩桩件件都是株连九族的大罪,没谁会愚蠢到留下如此明显的线索,而选择亡命天涯。这么做,无异于自寻死路。

    所以,只能是他人嫁祸。

    可,究竟谁跟他有如此深仇,不共戴天?

    顺藤摸瓜查下去,除了平日竞争激烈的几户瓷商外,便是她。

    半生裁的坊主,叶绫歌。

    听说她裁衣的技艺冠绝长安,思绪一转,他吩咐府中管家:“去把圣上御赐的那匹绫丝雪缎拿来。”

    绫丝雪缎产自大理,一年统共所得不过数十匹,向来为皇贡之物,他岂会真的不知?

    可他要做的,便是假装自己不知。

    他的这个“百密一疏”,果然不负所望地被她发觉,他的身份亦昭然若揭。

    说来奇怪,明明是他自己设的局,他却多希望那个人不是她。偏偏医官在他取回的衣裳里,试出了一味毒药。

    将丝线以毒水浸泡过,取之缝衣,毒素便会渗入衣料,且不易察觉。倒不是什么见血封喉的剧毒,却能让中毒者日渐昏沉,最后神志不清。

    倘若他中了毒,查案一事必将耽搁,且一旦过了十日之期,他官职不保,这桩案子,自然再也不得插手。

    一箭双雕。如此精妙的一步棋。

    四、

    可惜,堂堂大理寺少卿绝非浪得虚名,她到底不是他的对手。

    一切的一切,不过是他的步步为营。“你早猜到是我?才会故布疑阵,引我前来?”

    好一招请君入瓮。

    他的目光渐渐锋利:“你当真如此恨他?恨到不惜以这样的手段来报复他?”

    “怎么能不恨?五年了……我把女儿家最珍贵的岁月,都送给了他……可我最后得到了什么?他的欺骗、他的背叛!他居然为了一个青楼女子,负了我们的此生不渝!”是谁说过,一生这样长,春花秋色,朝暮晨昏,要陪她慢慢走过?

    她蓦地笑起来,表情执拗且悲凉:“所以,我要他身败名裂!我要这偌大的长安城,再也容不下他!”

    他脸色极冷:“你可知就因你的一己之私,我们与龟兹的关系再无转圜的余地?倘若两国开战,将有多少士卒战死沙场,多少百姓流离失所,个中厉害,你当真不知?”

    她被他眼底的厉色惊慑:“我没想到竟会如此……”

    “来人。”院外大片火光映现,侍卫蜂拥而入,他沉声,“将罪女叶氏,带回天牢候审。”

    牢房暗仄,腐朽的血腥味萦在鼻端,尉迟岚蹙紧了眉:“我再问你一次,湛天承和那三百件青瓷,现在何处?”

    窒息般的沉默里,他又道:“你应当再清楚不过,在这里,有的是法子让你开口。”

    “大人可曾听过,世上有种东西,叫化尸水?”她血色尽褪的脸终于微抬了几分,“大人可还听过,若在化尸水中掺上百练蜥的毒血,别说几件瓷器,就是铜墙铁壁,亦能被溶得点滴不剩?”

    “你是说……”他顿时了然。否则,单凭她一介女流,如何能在一夜之间,悄无声息地运走那些青瓷?

    迷局抽丝剥茧,可为什么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思绪,在心头萦绕不散?

    末了,白纸黑字的供词铺在她面前,他居高临下地问她:“你还有何话要说?”

    她想都没想,利落画押,似乎说了句什么,声音压得极低。

    他怔了怔,转身间定下生死:“圣上有命,三日后,斩。”

    五、

    灯影摇曳,他伏案小憩,恍然入梦,竟是她流泪的面容。 心被寸寸勒紧,痛得他猛然惊醒,连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身居朝堂,出入宫闱,他并非不经世事的青涩少年,也不是没见过什么人间丽色,可那些美人不论弱柳扶风,抑或妖娆泼辣,看在他眼里几乎都是一个模样,与旁人没什么分别。

    能叫他连每个表情都记得清楚的,这么多年,独她一个。

    但一切已成定局,再多的纠葛牵绊,都将化为虚无。造化如此弄人,春色无边的长安三月,成就了他与她的相遇,却也将见证他与她的永别。

    他陡然想起她在画押时说的那句话。

    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三个字:“谢大人。”

    审过那么多案,经历过无数次这样的场面,却没有哪个犯人如她一般。

    心底一阵莫名烦躁,信手一拂,却不慎被架上呈着的一把匕首割破了手掌,鲜血滴在身前案纸上,将“叶绫歌”三个字洇得一片刺目。

    电光石火间,似有什么在脑海闪过。

    “来人。”他起身,对侍从道,“随我去殓房一趟。”

    案情尚未水落石出,是以龟兹使臣及礼部侍郎的遗体仍存封在大理寺内,四壁寒冰为墙,保存得相当完好。

    具体的死因,几名仵作早已验过――利剑自背后贯入,笔直穿过心脏,一刀致命。

    如此精细的手法,精细得……似乎有些过了头。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