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处世之道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处世之道 (第2/3页)

日夜不停地操,就主动地帮着挑水、养鸡、养鹅、放牛……只要是他力所能及,他都尽量多做。他勉强读到小学毕业,就因家庭贫困而告别学校。

    王永庆的祖父希望孙子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他对王永庆说:

    “种茶这一行,看来是难以为生的,就是饿不死,也吃不饱。你是过书的人,希望你不要再困在这里,还是出门闯天下吧!”

    15岁的王永庆,听了祖父的话,决心走出山区,挣到钱,帮母亲养活一家人。他一个人赤手空拳地来到台湾南部的嘉义县城,在一家米店里当上了小工。聪明伶俐的王永庆,除了完自己送米的本职工作以外,处处留心老板经营米店的手段,学做生意的本领。第二年,他觉得自己有把握做好米店的生意,就请求父亲帮他筹了些钱做本钱,自己在嘉义开了家小小的店。

    米店新开,营业上就碰到了困难。原来,城里的居民都习惯熟识的米店买米,而那些米店也总是想方设法拴住这些老主。王永庆的米店一天到晚冷冷清清,没有人上门。16岁的王永只好一家家地走访附近的居民,好不容易才说动一些住户同试用他的米。为了打开销路,王永庆努力为他的新顾客做好务工作。他主动送米上门,还注意收集人家用米的情况:家里几口人,每天大约要吃多少米……估计哪家买的米快要吃完,他就主动把米送到那户人家。他还免费为顾客提供服务,如出陈米、清洗米缸等。他的米店开门早,关门晚,比其它米店天要多营业4个小时以上,随时买随时送。

    王永庆的努力获得了回报。几年下来,他的米店的营业额大超过了同行店家,越来越兴旺。后来,他又买了设备办起一碾米厂,自己买进稻子碾米出售,这样不但利润高,而且米的量也更有保证。

    抗战胜利后,台湾的经济也开始复苏,建筑业起步最快。王庆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便抓住时机,抢先转向经营木材,结大发了一笔。这个一无所有的农民的儿子,居然成了当地一小有名气的商人。

    后来,经营木材业的商家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王庆看到这一点,便毅然决定退出木材行业,准备另选一个行业干一场。

    他选择了塑胶业。

    其实,王永庆作出这个大胆的决定,并不是心血来潮,一时动。他事先进行了周密的分析研究,虽然他对塑胶工业还是行,但他向许多专家、学者讨教,还拜访了不少有名的实业家,对市场情况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甚至还渡海到日本考察过!他为,烧碱生产地遍布台湾,每年有70%的氯气可以回收利用制造PVC塑胶粉。这是发展塑胶工业的一大优势。

    1954年,他和商人赵廷箴合作,筹措了50万美元的资金,创办了台湾岛上第一家塑胶公司。3年以后建成投产,但立刻就到了销售问题。首批产品100吨,在台湾只销出了1/5,明显供大于求。按照常规,供过于求时就应该减少生产,可王永庆反其道而行之,下令扩大生产!这一来,连他当初争取到的合人,也害怕得不敢再跟着他冒险了,纷纷要求退出。精明过人王永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