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评述柴荣灭佛 (第3/3页)
中国古代没有出现过政教合一的国家,但是佛道两教对国家的影响力却非常大。历朝历代的皇帝们都有信教的传统,比如唐朝的皇帝大多信奉道教,唐太宗李世民甚至宣称李唐皇室是太上老君李耳的后人。而唐朝的皇后却大多信奉佛教,女皇帝武则天在修建龙门石窟时,便让工匠将自己的容貌刻到这些佛教雕塑上。这样的传统使得朝廷对宗教非常优待,出了很多面除徭役、税赋等特权政策,使得宗教弟子们在民间有着高人一等的地位。这种情况最为极端的便是在南梁的时候,梁武帝萧衍居然以出家为名逼迫朝廷支持佛教,可谓是荒唐之极。
由于宗教在国家政策中占有特权的地位,他们所占有的资源渐渐的便侵蚀到了国家的根基。很多地方土豪地主为了借助宗教的特权政策,他们和寺庙和道观的主持勾结起来无序扩张,对当地百姓进行巧取豪夺,加剧了贫富分化和土地兼并等社会矛盾,成为寄生在国家血脉上的毒瘤。为了铲除这些毒瘤,皇帝和朝廷都会想办法限制宗教的无序扩张,其中最为著名便是"三武一宗灭佛"事件。这四次"灭佛"事件的主导者分别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以及后周世宗柴荣。
五代时民间信佛之风极盛,很多人通过捐钱修建私家寺庙,私自剃度僧尼等措施来获取朝廷在宗教方面的特权政策。他们甚至大量收购铜器,并熔钱铸佛,逃避各种应该缴纳的税赋。为了改变这种不良风气,柴荣从即位的第二年开始就发布了一系列排斥佛教的政策,对"私度僧尼,日增猥杂,创修寺院"等一系列民间行为进行了管制。除了一些历史悠久的重点寺院,或者是官办的宗教场所,其它的都在关停之列。
即便是被保留下来的官办寺院,对于其中的僧侣也有一定的要求。这些僧侣都要求有一定的佛学基础,能够背诵和解释一定量的佛经,并得到家族长辈的允许。而且柴荣对家庭和寺庙中私自铸造铜佛进行了打击,一旦发现轻则没收,重则死刑。这样一来熔钱铸佛的风气得到遏制,被收缴的铜佛也投入火炉铸为铜钱,增加了国家的财富。经过这一系列的整治,后周全国的佛教寺院被大幅度削减,最后仅仅剩下两千余所。当然那些依托着佛教的毒瘤家族也跟着被消灭,后周的国力得到加强,社会环境也得到改善
与对道佛教的严酷不同,柴荣在对待道教方面是非常推崇的。他对道士炼丹和点石成金的法术很感兴趣,还派人将道教隐仙派的大宗师陈抟老祖请到宫中居住。陈抟老祖并没有传授柴荣炼丹的法门,而是劝他集中精力在治国理政上面,不要想这些虚无缥缈的事情。柴荣接受了陈抟老祖的建议,并任命对方为谏议大夫。后来陈抟老祖离开汴梁回终南山,柴荣也进行了一番赏赐,并且下令当地的官员年节时期要对陈抟老祖进行慰问。后来成州刺史朱宪赴任,离开汴梁时柴荣让他顺道给陈抟老祖带去布帛和茶叶,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由于对待佛教和道教的不同态度,柴荣在两教之中的评价截然相反。在佛教弟子眼中,柴荣就是那个"佞佛"的恶魔,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而道教弟子则非常推崇柴荣,后世还将其塑造成为了神仙角色。由于后周太祖郭威在创业初期非常艰难,柴荣负责打理后勤事务,还要通过做行商挣钱来贴补军费,所以柴荣便成为了道教神仙中的财神皇帝。这种风气在中原地区的道教中颇为盛行,柴荣也就成为老百姓心中经营瓷器、茶叶、雨伞、矿石、砖瓦等行业的保护神。这种祭祀传统至今都还有保留,过年时候在乡下也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