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一六章 南下苍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一六章 南下苍梧 (第3/3页)

,湘江继续北流汇入长江最后进入东海。另一条则是南流的漓江,其源头是兴安越城岭最高峰猫儿山的华江,其与川江汇合后称大溶江,继续南流流成漓江,漓江继续南流汇入珠江最后进入南海。谚语“兴安高万丈,河水两头流”说的就是兴安独特的地势。通常一个地方的水都是向一个方向流,就像中国西高东低,绝大多数的河流都是从西向东流,所以中国才有“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说法。可是兴安独特的地理形势导致它东南面的水向北流,西北面的水向南流。具体到湘江和漓江,东南面海阳山发源的湘江北流,西北面猫儿山发源的漓江南流,流向完全相反。两条江主流相距数十公里,漓江支流始安江距湘江最近处相距不到两公里,但彼此独立,互不沟通,称得上“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然而,就因为这个“人”字大坝,这种互不沟通的局面彻底改变。海阳河流到这个“人”字大坝的时候开始叫做湘江,原来的湘江沿其故道一路向北,它与漓江的支流始安江平行而流向相反,完全没有汇合的意思。秦始皇修建的“人”字大坝就像一个人的两条粗大的手臂,呈锐角度张开,在“人”字的接口处将海阳河水分成两股。一股占七分,朝北偏东方向流去,经北渠流了数公里后汇入湘江。另一股占三分,朝北偏西方向流去,经南渠流了数公里与始安江汇合。这一汇合,导致了湘江与漓江的汇合,进而,导致了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汇合。

    在以“万”和“平方公里”为计量单位的地球上,数百米的水坝就像沧海一粟一样完全不值一提。然而,沟通湘江和漓江的这个数百米的“人”字大坝,却创造了一个地球上的地理奇迹,它使发源于一个小小的兴安县的一条小河,分别流向两个大海。我前一世曾看过一本书说,世界上这种一水流两海的奇观只有两处,一处在俄罗斯,一条河通向两个海:黑海与里海,它是自然决定的。另一种就是兴安的海阳河,它分别通向东海和南海,却是人工造成的。庞统师叔感叹道:

    一道源泉却两江,

    三分漓水七分湘。

    谁知万里分流处,

    到海还有应汇时。

    一路穿过好多小巧别致的不知名的小桥,两岸古树虬干盘旋而上、枝条繁密,碧绿的树叶倒映渠中。岸边不少木屋,连续地出现在眼前,鬓发苍苍、眼神深邃的老人,拄着拐,或安详着坐在门口,打量着路过的船只。有的妇女还在渠边锤打着正在清洗的衣裳。屋渠相依,四邻友善,生活静谧安适。

    拐过铧嘴,我们顺水而下,一日刚过,我便转入了漓江,这漓江像蜿蜒的玉带,缠绕在苍翠的奇峰中。亏了带着周自横,这家伙对这里熟的很,成了我们的免费导游。

    随着船行,一幅巨大的立体山水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远处、近处、左右、水中的景色一起接踵而来,令人目不暇接;青山绿水,交相辉映。好一处"群峰倒映山浮水"、"船在青山顶上行"的佳境!我不由的剽窃了一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来赞美如诗如画的漓江。弄的庞统师叔还直咂摸。一条清澈的漓江穿起了一连串的美景,黄布倒影、九马画山、乌龟爬山、下龙风光、

    在最有名的“九马画山”前我们是无比感叹,只见一座青山耸立江滨,临江的一面宛如巨副壁画,因而叫做画山。画中有各种形态的骏马,有的昂首嘶鸣,有的低头饮水,有的扬蹄飞奔,有的静静伫立。周自横说当地传说能从画山中看出九匹马的人定能作宰相,可惜我看了半天也没找够那九匹马。

    漓江两岸翠竹成林,连成十里的绿色翠屏,摇曳在青山、秀水、飞瀑、浅滩之间,给人以清幽、宁静之感。从杨堤村后的人仔山眺望杨堤,映入眼帘的更是一幅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洲上阡陌纵横,庄稼如茵;山村竹树葱茏,炊烟袅袅;水上渔筏摇曳,鸬鹚斗水;山涧牛羊欢叫,牧笛悠扬。一会雾气来了,漓江就像中国山水画,群峰绿水之间,景物隐约迷离。

    后来我们又看见两座奇特山峰,右岸的象鼻山像一头大象伫立江边,吸吮着清澈的江水。而在象鼻与象身之间的水月洞如明月浮水,这时周自横说这就是著名的“象山水月”。在江的左岸是穿山,山中有一通透的大洞,名叫月岩。相传东汉的伏波将军马援用箭射穿的,远远望去犹如圆月悬空,这一景叫“穿山奇洞”。

    风景还没欣赏够,前面就要到苍梧了,周自横说因这里多梧桐,色苍,故称苍梧;又因这些土著有断发纹身的习俗,在面额上刺花涂彩,又被称为雕题;又传说其男女同浴,睡觉时两腿相交,又得交趾之名。班固《汉书之地理志》说:“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

    离着苍梧城不远了,前面出现了一队楼船,直向我们迎来。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