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集《 楞严经修学法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feishuwx.net
    第3集《 楞严经修学法要》 (第1/3页)

    《楞严经》修学法要。常钦和尚尼慈悲!诸位法师,诸位在家菩萨,阿弥陀佛!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五面。丙三、神咒护摄。

    古德有一句话说:福德是安乐之本,智慧是解脱之门。

    在我们整个一生当中,其实我们整个修学的重点,就是包括福德跟智慧二种资粮。从一般的修学次第来说:我们刚开始修学佛法,主要的重点在於修学福德资粮。所谓的:忏悔业障、积集资粮。我们刚开始在修学佛法刚的时候,我们从因果的思惟,看到我们过去生有无量无边的罪业,我们虔诚在佛前忏悔,我们发觉有很多的善法我们没有具足,我们开始广大的积集善业的资粮,所以在刚开始修学佛法,我们心中所缘的目标就是积集善业,就做这件事情。但这个地方有个问题,就是我们在修善业的时候,我们的心是依止一个攀缘的心。什么叫攀缘心呢?本经说的心有所住。当我们明了的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我们的心住在外境,并没有把它带回家,住在外境这当中就产生两个过失:

    第一个,我们今生的心很容易产生忧恼,忧愁苦恼。因为这外境是变化的,而且它怎么变化,你又作不了主。所以弄得我们经常啊:心有很多的挂碍,很多的怖畏,就是心不安稳,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更严重的问题,就是当我们的心住在外境的时候,会引生一种生死的业力。

    为什么今生死了以后,还会有来生的果报?为什么文殊菩萨死掉以后他来生就进入无生了?就没有得一个果报呢?因为我们的心有所住,就牵动了十二因缘的力量,无明缘行,行缘识...乃至於生老死。所以在我们刚开始修学佛法,虽然我们很努力忏悔业障、积集资粮,但是我们总是觉得弟子心不安啊。第一个忧愁苦恼。第二个无量无边的生死的业力紧紧的绑住我们。随着我们年龄慢慢的增长啊,我们开始去思惟这个生死的问题。古人说的: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我们想到我们今天好不容易得到了人身,遇到了佛法,我不能够只是积集善业,不可以这样子。我应该要把这个生死轮回的问题,从今生彻底的解决。当我们严肃的面临生死的时候,这个时候就开始要修学智慧。在我们的无明的心中,就点亮了一道的光明出现。智慧就是一种光明,看清生命的真相。当然生命的真相很广,你也看不完,那最重要本经当中最重要的是——

    你要看清生命的真相,重点在看清你内心的真相!

    (一)本经当中所对治的就是攀缘心:你开始面对这个攀缘心。应该怎么消灭它?因为第一个它带给我们忧愁苦恼;第二个它引生生死的业力,两大过患。

    (二)本经在对治攀缘心的方法非常巧妙:它就是一个方向——回光返照,正念真如。

    回光返照,正念真如:诸位要知道,前面这四个字是一个重点:回光返照。攀缘心啊,它在我们心中,是天不怕地不怕。但它就怕你一件事情,你问它:你从什么地方来?它就完了。因为攀缘心,它必须要有一个影像的支柱,它才能够活动,它是有所住。可能是住於外境,也可能住於你心中的妄想。总而言之,攀缘心它是一个: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当有外境的刺激它产生了,当这个影像消失了,攀缘心就消失。所以攀缘心是怎么样?没头没尾。它是一个中间的过程嘛。蕅益大师说是:犹如这个猕猴啊,一个猕猴在这个树上啊跳来跳去,抓一棵树又放了一棵树;抓一棵树又放了一棵树。所以猕猴为什么能跳来跳去呢?它必须有这棵树可以抓,它必须有所住。所以:

    当我们回光返照的时候——觅心了不可得。

    我们真实看到这个妄想,是一个虚妄的影像而已,我们不一定要跟它走。所以在这个整个本经的解决你生命的痛苦,解决你无始生死的业力,其实就这四个字——回光返照,这四个字。我们研究本经你要开始思考模式要改变。你看到事情,不要马上就……就出去了。那个心就跑出去,不要这样子。回光返照,等一等,你问你自己,你现在这个心是从什么地方来?

    第一个:安住真如:你的内心是不迷、不取、不动。非常正确。

    第二个:向外攀缘:你的心已经跟外境结合在一起了,被外境所转了,这个时候你要小心了。你开始在累积你生命的痛苦,你又再累积你生死的业力。

    印光大师常说一句话说:一个人福报越大,生死业力越大。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你福报大,你接触的外境就比较广,你的攀缘心相对就比较重。所以同样念佛的人,你看福报越大的人,他往生越困难,因为他所缘境太广,所缘境太广。

    回光返照的过程——(经中佛陀分成两个次第)

    第一个、先远离外在的尘境——(这是比较粗的)。外在的尘境就是你今生所接触的这些五欲六尘,跟你今生有关系的尘境,这一部分你要先远离。

    第二个、要远离你心中的妄想——(这个就比较困难)。你看我在这边打坐,我心中也没攀缘什么境界,但是我心中还是有很多的攀缘。那这个是怎么来的呢?从过去生的种子引生的。你过去生打了什么妄想,事情过了,你这个种子留下来了。你前生打什么妄想,你今生你还打什么妄想——等流性。那么这一部分是比较困难。远离心中的妄想,这个是比较困难。当然方法都一样,都是回光返照。

    所以我们到了经文的时候,看佛陀在引导阿难尊者怎么去找到真实的心性,他就是问:你的心是从什么地方来?他一步一步的从远离外境,第二个远离内心的妄想,最后把心带回家。这就是整个我们本经,其实一部《楞严经》,它整个修学的目标,就是:把一个在外面到处跑的心赶快带回家。那么这样子我们在修学当中,就可以从一个安乐道而提升到解脱道,这个是本经的修学大意。

    丙三、神咒护摄(分三、丁一、大悲鉴物恒不忘念。丁二、放光说咒表示密因。丁三、文殊往救破邪归正。)

    前面的讲到本经的缘起,讲阿难尊者在托钵的过程当中,遇到了摩登伽女,阿难尊者那一念明了的攀缘心,跟摩登伽女一接触的时候啊,就触动了过去的业力。所谓淫室的误堕,那么这个时候,佛陀以神咒的力量来救护摄受阿难尊者。佛陀在救拔阿难尊者的时候,他不是马上说法,先用咒语来破障。这当中有三段:

    丁一、大悲鉴物恒不忘念

    第一段当中讲到如来的大悲心,他鉴物——了了分明啊众生的差别因缘,而恒常不忘失心中的正念。因为佛陀的心是不动,他是把心带回家,所以他不会忘失正念,不会起颠倒。那么佛陀以这不颠倒的心,来观照阿难尊者他发生了什么事情。

    【如来知彼淫术所加,斋毕旋归,王及大臣、长者居士,俱来随佛,愿闻法要。】

    正当阿难尊者在淫室误堕的过程,这个时候释迦如来其实是在用餐,用午餐。那么如来在用餐的过程当中,他内心是什么状态呢?如来知彼淫术所加。蕅益大师说关键在这个知——佛陀在边用餐的时候,他那一念明了的心性,可以说是:了了常知,不可昏昧。这个知字,蕅益大师分两部分解释这个知字:

    (一)、佛陀自受用的一个知:佛陀在自受用的时候,他内心啊能够知道整个三千大千世界下了多少雨滴?如来都了了的分明。这第一个知,佛陀自受用。

    (二)、佛陀他受用的知:因为这个时候,阿难尊者在堕入淫室的过程中,阿难尊者是忆念佛陀:如来大慈,宁不救护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feishuwx.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