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1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61章 (第2/3页)



    和珅叹了口气,无奈圣上不肯明言,他又不能询问,如何是好?心里略略筹划,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有了,何不用言语试探他的口气,只要得着一点消息,就可赶去献功,邀取新皇帝的恩典了。”主意已定,当下假装不胜欢喜地伏地恭贺道:

    “皇上以尧舜禅让之心,成禹启继承之业,享古帝皇未有之洪福,行古帝皇未有之盛举,隆仪大典创举非常。奴才备位宰相,忝居首辅,恭预盛典,不胜欣贺。只是明日便要举行册立大礼,这皇太子的宝宫还没有预备,恐怕来不及了吧。”

    乾隆拈须哂笑道:

    “还用你来饶舌?朕早就预备了,毓庆宫已竟修葺整理一新,朕早已传旨,命嘉亲王入居,并赐名继德堂,亲书匾额,给他悬挂。正是寓着传位之意,你这样的聪敏,难道还不能揣测朕的意思。”

    和珅暗自忖道:原来未来的新皇帝就是他,怪道呢,无缘无故修葺毓庆宫,又命嘉亲王搬去居住,谁知就是这个意思。竟一时疏忽,不然早就可以种瓜得瓜。幸而与嘉亲王一向没什么过不去的事情,今天还可以赶到毓庆宫传递  消息,好使他觉得我在内里十分出力,将来定要感念我的功劳,便不忧后患了。

    一面在心里打主意,一面还敷衍乾隆,叩头奏道:

    “圣意高深莫测,奴才短识浅见,哪里能揣度得圣心天意来呢。”

    乾隆听了他一番阿谀奉迎之话,不胜欢喜,又和他谈了一会旁的政务,方才命他退出。和珅出了宫门,哪里还有耽延,如飞的赶回家中,选取一柄上好的玉如意,迳向毓庆宫来朝见嘉亲王。

    嘉亲王闻报和珅前来请见,不知何事,因他是乾隆第一宠臣,势力如山,十分利害,心中虽然因他过于贪黩,不甚喜悦,恐他在乾隆面前说自己的坏话,也不敢怠慢,亲自迎接出来。

    和珅见了嘉亲王,立即叩头道喜道:

    “奴才叩见嘉亲王,奴才向嘉亲王道喜。”

    “噢,和中堂,”嘉亲王从未见和珅对他如此重礼,笑问道,“这喜从何来?”

    和珅立即献上玉如意,跪在那儿默不作声。

    嘉亲王因和珅向自己道喜,已是奇怪,又见献上如意,更觉十分纳闷。原来清代宫内和官场之中,有个成例,凡是晋封后妃,有人向他道喜,必要献柄如意。那官场之中遇着年节致贺,也要献柄如意表示祝贺。现在和珅忽然献如意给嘉亲王就是引援这个例子。

    嘉亲王也知道有这故事,所以见和珅道喜献如意,心中十分惊骇,遂即问道:

    “相国向我贺喜,不知何喜可贺。”

    和珅一堆笑道:

    “王爷前天不是得皇上赐继德堂的匾额么?但就这‘继德’二字上着想,便知这喜事的来由了。”

    嘉亲王听了此言,顿时恍然大悟,心内想道:和珅这老贼着实可恶,他胆敢将传位密诏擅自泄漏,我料他前来道喜的意思,无非以赞襄定策之功自居,要想我感激他。果然怀着这个念头,可就大错特错了,父子传位,难道还要他人帮忙么不成?我若即位之后,必把此事列入罪状,决不宽宥这老贼。

    嘉亲王虽然如此着想,表面上对待和珅却分外谦恭和霭,像是非常敬重他的样子。和珅以为嘉亲王已被自己拉拢住了,心下十分快活,直在邸内谈了半日,方才告辞回去,内心不胜窃喜。

    到了次日,乾隆视朝,召集皇子皇孙,以及宗室王公满汉大臣,当众传谕,着和珅率领侍卫太监往正大光明匾额上面将金匣请来,在殿上当众开拆,宣布了密缄的传位密诏。接着祭告天地,神祗宗庙社稷,册立嘉亲王顒琰为皇太子,并定于明岁元旦举行内禅,命礼部预先拟订内禅仪节。众臣奉了旨意,一齐叩拜高呼,称颂圣明。

    转瞬之间,已到元旦,乾隆果然禅位于皇太子顒琰,改年号为嘉庆元年。这便是清朝的嘉庆皇帝了。

    说话丙辰元旦。乾隆举行禅位大礼,所有祭告天地社稷宗庙等事,均于去年预备停妥。

    归政之后,君臣奏事章疏,尊乾隆为太上皇帝。召见奏对,亦称太皇帝,至于敕书谕旨以及所用御宝,亦经礼部议定,早已颁旨宣示。就是内禅仪仗,册立典礼,亦皆于去年料理清楚。诸事齐备,十分从容。

    到了这日清晨,新皇帝随着乾隆銮舆,来至奉先殿,按照仪注,行过了礼,遣官致祭太庙,然后临御太和殿,由乾隆亲将传国之宝,授典新皇帝。新皇帝跪地接受,谢恩已毕,太上皇帝受群臣朝贺,先行退朝还宫。新皇帝再行即位受贺。

    奉太上皇帝传位诏书,颁行天下,改元嘉庆。嘉庆帝退朝之后,即侍驾乾隆御宁寿宫皇极殿,举行千叟宴,凡亲王、大臣、蒙古贝勒、贝子、公、额驸台吉等。寿至七十以上的共有三千余人,京都预宴一品而年届九十岁的,乾隆皆召至御座之前亲赐御酒。

    这番授受大典,也算是千古未有的盛举,后人有诗咏乾隆内禅之事道:

    瑞雪祥光绕御前,

    传家国玺手亲传。

    尧天舜日今重现,

    从此有幸太平年?

    乾隆传位以后,正想安居南内,既享尽人间富贵,怡养天年,又可以遥控指挥新皇帝,不失太上皇的威严。哪知大清朝正于曹雪芹笔下所描写的“大观园”,“内里被掏空了”,已经显露出“盛筵必散”的“异兆悲音”。曹雪芹借古董商冷子兴的口说:

    如今人口日多,事务日盛,主仆上下,都是安

    富尊荣,运筹谋画的竟无一个。那日用排场,又不

    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没很倒,内囊却也

    尽上来了。

    管家的凤姐则说:

    出去的多,进来的少,总绕不过弯儿来……

    咱们一日难似一日,外面还是这样讲究。

    这实际上是对清皇朝盛势已去,衰势已成的雍、乾朝的真实描写。那所谓“功名奕世,富贵流传”的膏梁锦绣生活,在装璜着迷人的“盛世”的背后,浸透的却是被榨干的农民的血汗。维系皇族豪华开支、皇帝无数次南巡北幸的主要仍然是残酷的、敲骨吸髓的封建地租剥削。为了满足皇帝、皇帝的奴才,奴才的奴才的奢侈享乐,不仅向农民进行形形**的实物地租掠夺,还要榨取大量的货币地租和徭役。

    看看《红楼梦》五十三回乌进孝缴租的那张单子,就可以了解,甚至在荒年歉收的情况下,皇权是用怎样残暴的手段在压榨农民了。

    就在乾隆禅位,嘉庆临朝,群臣欢呼雀跃的时候,那南边地方早已搅得横尸遍野、血流满地了。

    原来自顺治入关,窃有华夏,历经康熙、雍正两朝,虽没有什么深仁厚泽,浃洽民心,却也将祸乱荡平,渐渐地休养生息,国力已几富庶,达殷实充足的境界。乾隆即位临御海内,正是丽日当天外表兴旺的时光。要恪守着祖宗家法,勤俭自持,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自然还可以锦上添花延续“盛世”,太平无事。

    无奈乾隆荒淫无度,屡次南巡承应供奉,征调频繁,将百姓搅得不能安居乐业。康、雍休养生息的成果,早已被他所丧,荡然无存,民间苦于虐政,已不堪忍受。偏生乾隆自己挥霍还不算数,要宠信一个和珅来帮倒忙。和珅一个人还嫌不足,又用了无数贪官污吏狐群狗党吸血鬼来敲骨吸髓,把全国的百姓弄得山穷水尽,绝少生机。无路可行,自然要挺而走险了。

    且说湖北四川等地的百姓,被逼不过,只得结成一种邪教名曰白莲教,酝酿生事。为首的两个人,一个唤苟文明;一个叫高天德。初起时不过穷人念咒画符,施水治病。到后来竟自杀人放火,攻打官府。入教的人日益增多,遂把一个十余岁的小孩拥戴起来,作为他们的教主,公开扯旗造反,与朝廷分庭抗礼了。

    小教主本名王发生,为了号令天下,教友们声称他本是明朝后裔,是康熙朝大闹京城的朱三太子的儿子,也就是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之皇孙。

    经过一番筹划,四处煽惑,正欲举事潜谋不轨。谁知消息走漏出去,被官军捉了去。将为首的杀了许多,弄清王发生并非崇祯后裔,念他年幼无知,从宽发落,充发新疆服苦役去了。

    那苟文明、高天德和首领刘之协,如何肯善罢干休。正想设法报复,却巧朝廷下旨,着地方官搜捕逆贼,一个也不能漏网。官府办理不善,纵令衙役挨户搜查,肆意抓捕铐人打人,搅得鸡犬不宁,怨声载道。

    于是刘之协等首领因势利导,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一时之间,四川、陕西以白莲教为核心的穷苦农民,一齐风起云涌杀向官衙。他们开仓放粮,杀贪赃枉法的官吏,一鼓而起,四处响应。弄得川、陕、楚等地,完全是白莲教的天下了。

    悠游享乐一生的太平天子、太上皇乾隆,运筹帷幄,幕后指挥,让嘉庆帝速速派兵征剿。可早已酿成星火燎原之势,按下葫芦浮起瓢,东伏西起,西伏东起。哪里能够平定下来。非但嘉庆宵食旰兮,军书旁午,束手无策。就是太上皇也听久训政,焦虑成疾。

    倒是和珅心中暗自窃喜:趁着“教匪”搅乱可以任意稽压军报,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