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feishuwx.net
第二百四十七章 操之过急 (第1/3页)
大规模核裁军,最大的受益者不是德意志第二帝国,而是中国。
说白了,在顾祝同担任总统的时候,中国在战略上的优势已经非常明显了,掌握了冷战的主动权,如果大规模核裁军对中国没有好处,或者是中国获得的好处不如对手,那么中国就没有理由进行核裁军。
后来,就有很多人认为,正是赫岑道夫推行的战略裁军葬送了德意志第二帝国。
理由就是,在八零年代中期,中国的军备压力一点都不比德意志第二帝国小,军费开支已经达到了让国民经济难以承受的地步,如果冷战持续下去的话,中国的经济肯定会在某个时候崩溃,也许要不了十年。
不可否认,这确实是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
在一九八六年的时候,中国的军费开支在政府开支中所占比例超过了百分之二十,而且在以每年百分之十以上的速度递增,而中国的财政收入每年增幅不到百分之五,国民经济增幅则不到百分之三。显然,过大与增长过快的军费开支,肯定会在十年之内让中国政府不得不宣布破产。
当然,如果军费开支得到控制,也许能多支撑几年。
只是,到了二十世纪末,这个局面肯定会严重恶化。
这就是,按照中国的军备发展计划,到二十世纪末的时候,陆海空三军的常规装备都将更新换代,到时候第五代战斗机、第三代核动力超级航母、第四代核潜艇、第四代主战坦克等大量新式装备都将问世。因此只要冷战的局面维持下去,中国的军费开支肯定会在此时迎来一个新高峰。根据后来这些新式装备的采购价格,到时候军费在政府开支中所占的比例也许会超过百分之五十。
显然,这绝对会导致中国政府破产,甚至会导致中国经济彻底崩溃。
结果显而易见,中国要么在坚持冷战的基础上爆发国内革命,要么就是以退让的方式结束冷战。
问题是。出现这样的局面必须有一个大前提。
这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没有在中国之前倒下,而且德意志第二帝国仍然对中国构成了足够大的威胁。即德意志第二帝国必须拥有足够强大的军事实力,来迫使中国维持庞大的军备规模。
显然,这个前提是不存在的。
只要冷战维持下去。根本到不了二十世纪末,在九零年代初,德意志第二帝国就会彻底崩溃。
显然,只要德意志第二帝国完蛋了,冷战就将宣告结束,中国也就没有理由继续维持庞大的军备规模。
说白了,赫岑道夫的所作所为是为了拯救德意志第二帝国,只是获得的好处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大。
更重要的是,在战略裁军中,德意志第二帝国是没有多少谈判余地的。
别忘了。主导战略裁军的不是德意志第二帝国,而是中国。
至少在进行战略裁军谈判的时候,中国有第二种选择,即继续进行军事对抗,等待德意志第二帝国在内乱中崩溃。显然。德意志第二帝国没有这样的选择,没有战略裁军,德意志第二帝国就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feishu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