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另一条道路 (第2/3页)
曾在隋波前世时,
老马提出的“新零售”概念,被炒得火热。
按官方的解释:
新零售是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并运用心理学知识,对商品的生产、流通、销售过程进行升级改造,进而重塑业态结构与生态圈,并对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
听着挺复杂的……
但说白了,
就是:有线下店,通过线上买东西(更快的)送到家,就是新零售!
为此,阿里耗资53.7亿港元收购了银泰百货;耗资283亿元入股苏宁云商;21.5亿元收购三江购物32%的股份;投资居然之家54.53亿元;耗资224亿港元收购高鑫零售36.16%的股份,成为大润发最大股东;和百联集团(由原魔都第一百货集团、华联集团、友谊集团、物资集团合并重组的大型国有商贸流通产业集团)达成战略合作……
老马大手笔的豪抛700亿!来布局线下的连锁、商超、百货等传统零售渠道。
目的就是为了打通线上和线下的通道。
这是因为,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场景变得极为重要。
线下渠道在阿里的生态中,不仅可以扩展原有的电商业务,进行落地;也可以通过线下门店,为本地生活服务、支付金融业务等提供更丰富的场景。
还有一层隐藏的目的:
就是加强阿里电商平台对上游厂商等制造企业的影响力,加强对产业链的掌控力!
其背后的根本原因,是随着电商平台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已经开始显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比如:互联网增速放缓,流量红利不再,获客和留存愈发昂贵;
线上购物缺乏人际交互与温情,无法试穿试用,生鲜冷链成本高昂损耗巨大,各品类渗透率不断放缓;
成本、配送速度和SKU的丰富性相互冲突,无法三全其美;
随着大家购物习惯和认知的成熟,线上玩儿法和体验的各种弊端,在不断凸显……
阿里为了寻找更大的空间出口,这才主动推动了所谓的“新零售”浪潮!
这条路对不对呢?
对于像阿里这样的巨头而言,当然是对的。
阿里由此推动了线下获客、线上导流。
比如线下购物,但是需要下载APP付款,并且之后在APP上下单打折,快速送货,让客户形成依赖性。
以前是人去找货(线下购物),或者货去找人(电商),是一种单向流量。
这种服务体验形成之后,使得过去B2C电商进一步分流、升级,突破了成本的极致形成了一种新的流量方式——双向流量。
同时,还极大的加强了在国内零售市场的份额,以及对产业链甚至用户的影响力。
进一步巩固了自己作为互联网时代“零售巨头”的地位
是的,从某种程度上而言,阿里已经不再是“电商巨头”了。
它的触角早已蔓延到中国实体、零售经济的各个角落……
但这种纯粹的收购后,达成的效果有多大?
至少在隋波重生时,并没有看到新零售,带来了多少实际意义上在商业零售层面的突破……
后来阿里又开始搞“新基建”去了。
…………
但从“新零售”这个未来的概念,隋波也想到了另外一条道路!
易趣能不能从现在这个时候,就开始涉足线下呢?
这是一个不存在于前世的全新选项!
前世的2003年,
东哥的京东刚刚触网;
老马的阿里才刚刚把战略从B2B转向B2C,从国外转回国内,淘宝正在Ebay易趣庞大的阴影下,猥琐发育。
而当时的国美,则因为老黄借壳上市,即将荣登首富宝座,风光无限!
两边根本不是一个等级的选手。
电商也还是个中国零售江湖中,偏居角落中的小角色……
而这一世,现在的隋波和易趣,却已经具有极高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
隋波和易趣有足够的实力,可以介入国内零售连锁行业即将到来的并购大战!
那么问题来了,
易趣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有这个必要涉足线下吗?
仔细想想,还真有!
电商业务,尤其是B2C这样的自营电商,其实还是传统零售行业的那一套东西。
只不过把渠道从线下门店搬到了网上。
利用网站来取代门店,降低成本;通过技术优势实现效率提升而已!
而现阶段的中国,零售市场状况和用户的消费习惯,线下门店依然是主流。
像国美、苏宁这样的大渠道商,几乎握着所有厂商的命门,谁也不敢得罪。
江湖传言:没有哪家家电厂家敢跟国美说半个不“字”!
老黄有句非常有名的话:“你若拿我黄光裕平衡我的对手,我就有办法去平衡你的对手。”
一句话让当时在座的各大厂商的大佬们,鸦雀无声……
霸气侧漏!
这也从另一方面反应出了现阶段,线下的零售连锁渠道商对厂商有着怎样的控制力。
“渠道为王”可不是说着玩的。
而易趣作为国内电商业务的老大,虽然目前已经取得了很高的营收和销量,但在和厂商直接合作时,地位上还是不高。
毕竟人家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