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 建筑利器 (第2/3页)
,华夏的文明将更加璀璨。以将作监和兵器监为例。
故此,听到崔瑾所描绘的水泥广阔的实用性和发展空间,虞昶的心立即火热了。做到这般高位之人,哪个内心深处没有名传青史之雄心大志?比如李德謇(李靖长子),在将作监因为“发明”了新式兵器,龙颜大悦,短短数年便成了将作监名副其实的掌控人。最初,还不是因为崔瑾手里缺少技术娴熟的铁匠,而正好,将作监最不缺的是工匠。但是,工部不也不缺各种匠人么?
这时,阎立德走进来。崔瑾一见,笑着行礼,道:“阎侍郎所赠之画作小子甚为喜欢,一直未曾当面致谢呢!”
阎立德摆摆手,道:“只要不嫌弃某画技稀疏平常便好。虞尚书,这是您要的卷宗,知道玉恒来了,某便自作主张地送来了。”令身后之人将好一叠厚厚的资料放在桌上。阎立德原本在将作监,得利于崔瑾,他升迁为正四品下工部侍郎,工部尚书虞昶之下第二人。
翻开卷宗,正是重要河道的堤坝建设以及清淤情况,还有大唐建国以来所遭受的水灾、河道改道情况等等。这些,自然是交给众儿郎。大家伙儿掏出笔记本和鹅毛笔便开始按照时间排序以表格的方式登记记录。虞昶、阎立本连连点头,这法子好,重点突出,一目了然。
而虞昶、阎立本则赶紧令人召集工匠开始水泥研制工作,早一日研究成功,便早一日受利,就算不能赶上今年河道堤坝的加固,但是,用于城墙修复也是极好,到冬季水位下降,便能组织劳工维修堤坝了。他们从不担心水泥不会研发不出来,崔小十三郎何时夸大其词过?
见他们如此积极,崔瑾摸摸鼻子,提醒道:“这水泥生产及时影响环境卫生,生产场所最好是选在远离人群居住的地方,另外要做好工人的劳动保护措施。那玩意儿生产过程中粉尘污染严重,对身体影响极大,容易引发肺部感染。”
虞昶毫不在意地道:“何须用大唐人,不是有不断遣送回来的免费劳工么?”现在,大唐处于大开发大建设阶段,从朝鲜半岛送回来的俘虏已经不够用了,好在随着李靖率军西征,又不断遣送回不少俘虏来。这些人,是没有人权的,能够吃饱肚子就是天恩了。但是,不管是矿山还是各部门,他们都还是不会刻意苛刻这些免费劳工,毕竟需要大量人手的地方太多了,若是虐待俘虏,让俘虏丧失劳动能力,那么多的重活儿谁帮你去干?吃亏的还不是你自己?故此,这些俘虏的待遇其实并不太差,除了劳累了些,比以前经常吃不饱穿不暖好多了。
水泥除了用于堤坝加固城墙外,还可以用于铺路架桥、修建房屋。听到崔瑾如此解释,虞昶眼冒绿光,再次提高奖赏标准。李世民得到消息,大感兴趣,也有口谕下来,让工部立即大力开展此项目研制工作,每十日汇报一次进展情况,但有进展,便予以一定奖励,研制成功,相关人员一律重奖,包括所有参与工匠。此外,李世民还派遣晋王李治前来监督。抽调政治素质过硬的人员是必须的,若是这等利器配方被泄露了出去,一来是朝廷少了进项(按照崔瑾所说,水泥的用途可广了,不仅可以用于民政国防建设,还能用于民用),二来若是让敌对势力得到,不是给自己增添麻烦?故此,无论是管理的官吏还是研制的工匠,都是一再慎重,把其八辈子祖宗、五族亲戚都查了个透彻,务必身家清白、忠君爱国。说实在,水泥的配方实在不要太容易,一学就会。
待崔瑾领着一众儿郎在三省六部还未转两圈儿,便得到消息,水泥研发成功了。作为监管特使,李治拉着崔瑾就赶往城外一处被士兵重重包围的试验场。见到虞昶、阎立本,二人眼冒精光满脸灿烂、颤抖着手抚摸着一块儿水泥方块。李治重重地咳嗽了几声,这才让二人回过神来。
“玉恒啊,这次你又立了大功啊!”虞昶激动地道。
崔瑾很是淡定:“师兄谬赞,某不过是提了个建议罢了,能够最终研制出来,都是晋王殿下、师兄、阎侍郎和诸位工匠的功劳。”自己真的没必要捞功,虽然在他们研发过程中提出了水泥生产工艺流程可分为生料制备、熟料煅烧、粉磨等过程,提出加入石膏可以延缓水泥硬化,提出回转窑,用煤炭提高温度等等,不过都是纸上谈兵罢了,真让他实际操作,却不如这些工匠了。但是,正因为他精确地把握住了研发的大方向,可以说将最重要的技术问题提前攻克了,故此,研发才很是顺利,没有走什么弯路。
崔瑾使劲在水泥块上跺了跺脚,挺硬实的,只是标号不高,鞋上全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