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0、武学四境,有道撄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10、武学四境,有道撄宁 (第2/3页)



    “金丹大道讲究三教合一,如今王阳明先生创立心学,也讲究三教合一,所以如今修行的理念也有所不同,世外清修已经不是最优解了。”

    “三丰祖师提倡:炼己于尘俗,积铅于市廛。”

    “也正是此理。”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方是修行。”

    “从龙虎山到京都的这条路,就是小师叔修行之路的开始。”

    张执象若有所悟的点点头。

    张永焕比起道士,反而更像一名教书先生,他揉了揉张执象的头发,说道:“这样吧,一路上乘船苦闷,我教小师叔练武如何?”

    “练武?”

    “对,练武比修道要苦一些,但不用想那么多,小师叔愿意学吗?”

    “不冲突吗?”

    “三丰祖师常自称为一介武夫,我想是不冲突的。”

    “那好吧,我学。”

    张执象想学,张永焕便开始教授,只见这书生文士般有些温吞的中年人站在那里竟然给人一种渊渟岳峙的感觉,一步转出,左右攉打,刚风鼓动,待抬步攉打顶肘,一步落下,仿佛整个甲板都震了起来,一肘顶出,面前如有碑石恐怕都要被击碎……

    “这是八极拳,也叫巴子拳,是武当山流传出来的。”

    “传闻是当年少林与武当做学术交流,共同创造了这门拳法,虽然属于内家拳,但刚猛霸道,却是集合了少林外家功夫的精髓。”

    “其实武功没有高下之分,厉害与否取决于使用者。”

    “如宋太祖赵匡胤,便以一套长拳打遍天下无敌手,所以武学的要义在于功力,而非技艺。”

    “这点看武学四境便可得知。”

    “四境为:手熟、不工、耳顺、从心。”

    “宋代欧阳修有《卖油翁》一文,其文有‘无他,但手熟尔’,以其沥油之技比陈康肃之射艺,盖世间技巧,神乎其能者,不外乎‘手熟’二字。”

    “武学之道,当从此始。”

    “《道德经》有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故而重剑无锋,大巧不工,一招一式无需刻意修辞,不拘于匠心,浑然天成。”

    “手熟之后返璞归真,便是不工。”

    “孔子说: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南北朝皇侃《论语义疏》引李充云:‘耳顺者,听先王之法言,则知先王之德行,从帝之则,莫逆于心,心与耳相从,故余曰耳顺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