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第3/3页)
给自己的事业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据说,洪洞县令,因此事办得漂亮,功绩卓著,后来升任知州,再后来升任知府。
放下洪洞县令不表。
话说大批移民晓行夜宿、忍饥挨饿,受尽了颠簸劳碌之苦,到达了北京附近,按部就班,一家一家安排了处所,分给种子和安家费用,开垦荒地、繁衍子孙,没过多少年,北京城周围迅速繁华热闹起来。
当年我母亲的祖先,和同来的其它人家,就被安置在了现延庆城西南五里的“李四官庄了 ”。
李四官庄现在有陆佰多口人,壹仟多亩地。
洪武初年,朱元璋无能力掌控居庸关以北的土地,在洪武四年(1371年)六月,把居庸关以北的百姓,三万五千户,迁到内地(居庸关以南),以免受元朝后裔蒙古人的劫掠。从那以后,延庆一带的土地就荒废了。
一四零三年,朱元璋四子朱棣推翻其侄朱允文自立为帝,年号永乐,永乐皇帝把国都于一四二一年自南京迁到北京,政治、经济中心由南京向北移了二千二百里,永乐皇帝有能力掌控北京以北几百里的土地,而且他也需要在几百里以内有他的子民,于是他就大量往北京周边和北京以北的地方移民。我母亲的祖先,刘姓人家,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在永乐年间,被迁徙到延庆的。
这里举目四望,是一眼看不到边的荒地,再也找不到家乡的莺歌燕舞,家乡虽好,可那再也不属于自己了,每人都长着一张嘴,长着嘴就得吃饭,人的本能,迫使他们搭起了窝棚架子,燃起了炊火,早起晚归,过起了野人一样的生活。
延庆往东永宁、四海,往西怀来、下花园,北有军都山的一条支脉,南有军都山的另一条支脉,南北宽有三、四十里,东西长有一百多里,在这方圆四、五百里的大山沟里,风婆婆经过千百万年的辛勤劳作,不知从哪里搬来了点点尘埃,把大山沟填平,而雨娘娘,从大海中汲取了点点水滴,渗入土地,从黄龙潭溢出,形成妫河,妫河汇集了涓涓溪水成年累月浇灌着这片黄土地,每逢雨季,河上游冲涮下大量腐殖质,到了延庆地势平坦处沉积下来,这片地,土越积越厚。
这里气候凉爽,种上土豆,能长小孩子枕头那么大;种上谷子,穗子能长一尺多长;高粱到了秋天,火红的穗子能把秸杆子压折;玉米秸上挂出车涟涟的大棒子,棒粒子骨质晶莹,碾碎后就像小站稻的大米粒子一样,熬起粥喝上一碗,香喷喷,甜渍渍,妙不可言,余味无究。
优良的生态环境,再加上人们的勤劳,收获总是会有的,年年是大囤满、小囤流,养起了鸡、养起了鸭、养起了骡子、养起了马、盖了房子、娶媳妇、生儿生女、生孙孙,刘姓人家在此繁衍了二百二十年。
明政府不但往北京周边地区移民,而且往全国不同地区都有移民,移民地域十八个省市,四百九十八个县。
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推翻了元朝,赶走了蒙古人,为了使国家富强起来,制定了许多,使百姓能安居乐业休养生息的政策,从洪洞县向全国移民,就是其中之一的国策。
元朝末年饥民遍地,又由于连年战争,造成了几百里无鸡犬之声,朱元璋皇帝出身贫苦,知道土地对农民的重要性,而国家的赋税钱粮又取之于农民,农民只要有了土地耕种,国家就有了取之不尽的钱财。
朱元璋皇帝认准了这么一个理,因此从他登基第二年(1369年)开始,就从洪洞县向全国各地移民,朱允文和朱棣又秉承了朱元璋的这项国策。到永乐十五年(1417年),在这五十年间大规模移民十八次,移民总数一百多万。
为何要从洪洞县移民呢?
山西洪洞县在晋中平原上,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南有黄河,北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雁门关,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民富足、易守难攻,很少受到外界袭拢,因此人口密集。
山西,洪武十四年的人口是403.0454万,河北是189.3万,河南是189.1万,按照人、地比例均算,山西人口密集度相当于河北河南的20倍以上。而洪洞县是山西人口大县,所以,从洪洞县移民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山西,洪洞人口密度大,而在全国各地还有许多走百里无有人烟的地方,于是明朝政府实行了“从窄乡移往宽乡”的移民政策。
所谓窄乡,就是人口密集之乡,所谓宽乡,就是人口稀少之乡。
由于移民的结果,使大明朝的可耕土地数量增加,从洪武元年始,土地面积一年比一年增长。
洪武元年增长770多顷,洪武二年增长898顷,洪武三年2135顷……仅在十一年之中总垦荒面积就增加了1803170顷,可是在洪武元年,全国总耕地面积才180多万顷,仅仅十一年增加了一倍多耕地。到了洪武二十四年全国垦田总数为387万多顷。
土地增加,使粮食产量增加,使政府税粮收入增加,洪武十八年(1385年),全国收入税粮,麦、米、豆,20,809,617石 (《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七十六)。洪武二十三年,收入税粮31、607、600石(《明太祖实录》卷二百零六),洪武二十四年收入税粮32、278、983石(《明太祖实录》卷二百一十四)。
粮食的增加使人口也迅速增加,洪武十四年(1381年)全国人口59,873,305口。到了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全国人口已有60,545,812口。
粮食和人口的增加,使大明帝国国力增强。
1405年永乐六年六月,永乐皇帝派遗郑和带领大船六十多艘,小船一百多艘,大船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随船将士二万七千人下西洋。所谓西洋就是南亚和非洲西海岸一带。国家如不强盛不会有这么大的船队和这么大的举措。
郑和曾七下西洋,四海之内皆知东方有个大明帝国,大明江山稳固,四海臣服。
朱元璋和朱棣浴血奋战,绞尽脑汁创下大明铁桶江山,可是到了后来,他们的子孙骄侈淫逸、腐化、堕落、不理朝政,把国事推给宦官裁决,宦官为所欲为,忠臣良将或被排斥或被宰割,使国家江河日下。到了崇祯当了皇帝,崇祯帝虽年轻有为,也想励精图治,重整山河,但因大明王朝积腐太深,**成份盘根错节渗透每一毛孔,崇祯一人之力不支将倾大厦,最后终因李自成的攻陷北京崇祯吊死煤山而亡了。
李自成只在北京呆了四十天(民间传说,李自成本有当十八年皇帝的命,可是他到了北京后,回味起来世间的食品,哪个也没有饺子好吃,就命人天天给他包饺子吃,他在北京吃了十八天饺子,就如同当了十八年皇帝),因得罪了明辽东总兵吴三桂,镇守山海关的明辽东总兵吴三桂发泄私愤,引来请兵入关,从此中国就步入了满清王朝。
清兵入关,朝代更迭,朱姓皇帝所给予人们的一切,已成为昨日黄花。乍入关的满清王朝,为奖励征战有功的将士放纵“旗人 ”在京畿各地,跑马“圈地 ”,权力和财富经过了重新分配,本是赵、钱、孙、李的土地,一夜之间改了姓名。
延庆离北京有一五十多里地,又隔一道大山,但依然没有躲过“圈地”这一劫。
李四官庄在妫河南岸,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延庆平原的中心地段,自然就成了旗人“圈地”的首选之所。
从山西洪洞来的移民,被剥夺了土地,虽然忿怒,但也只能打掉门牙往肚里咽,敢怒而不敢言,谁让他们的当家人朱姓皇帝“窝囊咂血 ”呢?谁让人家“旗人”兵强马壮、刀枪锋利,人家是占领者呐!
乍入关的清人,为了消除占领者与被占领者的对立情绪,要求被他们占领的中原人装束与他们一致,“发出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严令。”于是乎,明朝的遗民们无可奈何的照着清人的样子,前脑门和鬓角的头发剃掉了,后脑勺蓄起了长辫子;穿起了长袍马袿,农工们,大襟半大袄,免裆裤,富人家的女人大襟立领袄,裤子外面罩着百褶裙,而穷人家的女人只有裤子就没有裙子了。
只要是改朝换代,都会有一些预料不到和难以承受的事情发生,这些事情,不管你是承受得了,还是承受不了 ,你都得去承受,历史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人们经过了一场惊恐、喧嚣、烦躁不安和唉声叹气后又平静了下来。
百姓们该干嘛还干嘛,该种地的还种地,该经商的还经商,该生孩子的还生孩子。
李四官庄这地方经过了永乐以来二百三十多年刘姓几家人的经营,此时这个村子,已有土地六七百亩,人口五、六十户,周边的好地都已垦完,本来这么多人,这么多地,日子过得也算温饱有余,谁知眨眼之间纲常论理已不复存在,自己辛勤开垦的土地平白无故变成了别人家的产业。
人长着嘴就得吃饭,吃饭就得想辙。人们想起了原来谁也看不上眼的河边、地堰、偏坡、落岗,那些连兔子都不拉屎的地方,重复起了二百多年前他们老祖宗所卖的辛苦,所干的事业。
又过了一百多年,到了乾隆末年,经过从洪洞大槐树来的移民后裔的辛勤劳作,李四官的土地又增加了二百多亩,有**百亩了,人口也增到了七八十户、三四百口子。
该垦的土地都已垦完,可人口还不断增加,使有的人在李四官庄无法生存,不得不挑起行李挑子,背上铺盖卷子到外乡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