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回忆录】 李心雪 (第2/3页)
人常说,只有走出村子,进入城市,才不会被人看不起。
可她发现,进入城市之后,反而更加清晰地感受到人们的鄙视。
这对她不是简单的心理上的打击,而是从小塑造的三观轰然倒塌!
李心雪抱着膝盖,想起自己童年的回忆,嘴角不禁露出一抹发自内心的笑容。
小时候很调皮,跟着那帮男生到处跑,爬树抓青蛙,什么都干过。
村里人很热情,看见他们这些调皮的孩子总会拉到自己家里拿些点心糖果。
村里人很团结,平日里小打小闹,但是对外却出奇地一致。
哪家有哪门子事儿,村民个个都会到场,就好像这是一个大家庭一般。
她是杀人犯,但是谁能想到她曾经也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女孩,一个对城市生活充满憧憬的好孩子?
就像她昨天对莫问川说的那样,面对城市中所遭遇的一切,她都忍受了下来。
改变不了环境,那就改变自己。
可是即使改变自己也没用呢?即使违背自己的意愿变成自己不喜欢的样子……都没有用呢?
难道要将这个乌烟瘴气的网络,还有那狗眼看人低的一群学生,全部告上法庭?
不现实。
或许有人会说“办法是人想出来的,再怎么样也不能杀人呀,凭什么要别人用生命偿还这个社会环境的错”诸如此类的话。
就算没有先入为主的思想,但人们往往总是先从受害者的角度开始考虑。
就算有人考虑到李心雪,也会被人以“受害者有罪论”嘲讽,全然忘记了即便是罪犯也是华夏合法公民,与普通人平等。
杀人犯也是人,很少有人会去想,李心雪多年来的三观被现实震碎就是活该吗?仅仅是在网上发照片被网暴就是活该吗?被同学在朋友圈阴阳怪气就是活该吗?
人们不会关心杀人犯的心理以及导致她成为杀人犯的原因,更不会承认自己也是促使她变成杀人犯的一员,人们只会关心坏人有没有得到惩罚。
那么李心雪沦为这样是活该吗?
答案是,没有答案。
功与过由大众衡量,善与恶由自己定义。
李心雪杀害林静雅,无疑是违反了法律,犯下了罪。
但是对于她自己而言,内心受到的道德上的谴责却很少,她并没有被愧疚折磨得生不如死。
最开始是害怕,后来是一阵快感,再后来是迷茫与惊恐……
复杂的情绪交织,李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