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谈:21世纪-我们如何做家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谈:21世纪-我们如何做家长? (第2/3页)

示范与普通之别。对大多数家长来说,更关注的是能否上一所优质学校,能否遇到适合自己孩子的好老师。

    “择校”一度是使用频率特别高的词。某市市区王女士的孩子从家门口的幼儿园跳到市四幼,小学再从某小学跳到广场路小学,中学又辗转两所学校。回顾择校之路,王女士觉得代价不仅仅是精力和金钱,还有自尊和孩子不断适应新环境的苦痛。即便如此,在孩子成长道路上,家长们总是想方设法给孩子提供尽量多一些、好一些的条件。一些家长甚至把择校的触角伸到一线条件特别优越的城市,以及国外。

    国家城市调查队有关调查表明,投资热点第一是房地产,第二就是教育消费。优质和特色教育,已成为家庭对教育的普遍、迫切需求。

    不仅要择校,还要择师。孩子英语不好的,希望找英语老师做班主任;孩子学习不大主动的,希望找个“盯”得紧的班主任;孩子内向的,又想找个工作细致、管理相对宽松的班主任……家长们千方百计把孩子送到“口耳相传”的知名老师班级。

    甚至,到了学校,能不能当个小班干?坐位能不能排得更前一点,什么时候能入队都是家长的事。从出生到入学,再到上大学,安排工作,已经把全家拖累的疲惫不堪。

    在庞大的校外培训机构和家教市场,作文、奥数、钢琴、画画……五花八门,大多数孩子都有或曾经参加过两种以上的培训班。

    “选,还是不选?选哪里?”家长在不断的选择中疲于奔命,焦虑不堪。

    困惑:面对孩子束手无策

    某实验中学胡珏老师曾做过一个小调查,发现家长主要有四个困惑:能不能考上理想学校——这是学习的忧虑;会不会偷偷地跑去上网、打游戏——能不能抵御外界诱惑的忧虑;孩子能否与同学、老师搞好关系——人际交往的忧虑;不知道怎么跟孩子沟通——两代人之间的忧虑。

    据有关部门在一线等十几个省(市、区)的调查结果:在孩子成长的做人、求知、健体、健心、审美、实践、创新、生活八大素质中,家长最关心的前三位是求知、做人、健体;最困惑的是“孩子的逆反心理”、“与孩子心灵的沟通”、“面对孩子,感到束手无策”。

    教育专家章毓光老师认为,家长感觉孩子难教,恰恰是教育发展的体现。这说明孩子在迅速成长,而家长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家长们现在感觉到的苦痛,是家庭教育水平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苦痛!

    另一位教育界资深人士认为,家庭教育中必须解决好三对矛盾:一是高期望值与低实现值。一项调查显示,48%以上的家长认为孩子应该是本科生,42%以上的家长希望孩子能读到博士。这可能吗?就连教育十分发达的美国也达不到这么高的成才比例。所以,有人提出教育应避免“高、大、空、远”,力求“近、小、实、亲”的主张。成才的路子很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