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大明官员都是狗屁 (第2/3页)
也倒是说的溜,可一到政务上,便被人耍的团团转。
就知道如何在朝中拉拢关系!
你这种蠢货,就给咱带一辈子枷锁办差吧。
别以为朝中那些官员向胡惟庸主动靠拢的事情,朱元璋是一点都没有察觉到。
浙东集团弱小但是能够同胡惟庸等人抗衡,自是有一番说法的。
可惜杨宪这个人不堪大用,号称智囊的刘伯温又死了。
其余人没有一个能打的。
朱元璋认为大元的吏治要在大明加以改变。
可惜据他的得到的消息汇总,在大明,不少被他任命的官员,还是延续大元的行事作风。
他们继承了大元官员的坏风气,面对政务袖手高坐,全都由胥吏们拿主意。
这些号称有文化的读书人,其实同胡人没有区别。
就比如如今的户部侍郎,儒业出身做官,掌控全大明的钱粮谷米。
可他将所有的事情都交给下面的胥吏去做,自己则是在衙门混日子,宛如一具傀儡。
甚至连奏折都是下面的人给写的一些假大空的话。
每次朱元璋问他具体的措施或者为什么要这么做的时候,李侍郎便是两眼无神,茫然的说不出来缘故。
朱元璋想要矫正这么一個坏风气。
蒙古族入主中原后,汉官不通蒙语,蒙古色目官员不通汉文。
这种语言隔阂,当真是提高了胥吏在元朝统治系统中的地位。
而且与唐宋两代不同,元朝还大量自胥吏中选官。
元朝官员的主要来源,第一是“根脚”。
即出身。
如忽必烈时代怯薛出身的官员占到了官员总数的十分之一。
第二是“吏进”,也就是由刀笔吏升迁为基层和中层官员。
第三才是“儒士”,也就是科举考试出身。
按元朝人的说法,如果“吏进”出身的官员占比是百分之九十五的话,“儒士”出身的官员占比便只有百分之五。
与之前和之后的朝代相比,元朝确实是胥吏们待遇和出路最好的时代。
在元朝人均文盲的时代,读书人算个屁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