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六十四章:查办国子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六十四章:查办国子监 (第2/3页)



    就算毕业了,也不会有正式监生的福利,更不能直接和其他秀才一样去考科举。

    朱棣听到这的时候就很搞起,这种假监生屁用没有,为什么还有人去花钱弄这个,是不是脑子进水了。

    这群人到底出于什么目的,这个就连王文也不甚清楚,但可以确定的是,即便是这种假的监生,也一直都有人愿意花钱买。

    除了例监是花钱就进的以外,其余三种还是比较正常的渠道,至少在正统十三年孙若微开例监之前,国子监的贪腐情况都没有现在这么离谱。

    荫监一般是祖上有军功或以身殉国者,如明初很多开国功勋将领的儿子都在国子监学习过,毕业后基本都直接去五军都督府或有司做官。

    对这些人来说,国子监不过就是一个冠冕堂皇做官的阶梯。

    举监是指下第举人入监,即从落第举人中选拔优秀者入国学读书,这个岁数一般在25岁以下的资质尚佳者。

    至于选拔的标准,是四个字——年少质美。

    这个就不难理解,那些考举人不中的,下次考试又要再等四年。

    不少在二十四岁上下的考生,下一次基本就三十而立了,很多人是等不及的,而且越往后的排名只会越来越低。

    所谓年少质美,便是选入国子监也有年龄要求,三十以下方为年少。

    那些下一次科举几乎接近三十岁的,一般都会想方设法通过举监在三十岁前加入国子监。

    贡监则是地方府州县学向国子监贡送的优秀生员,像历史上吴承恩、蒲松龄都是被地方府州县学推荐进国子监的。

    朱棣很明白,如今便是这三种看似正常的推荐渠道,其中贪腐状况也是触目惊心。

    根据王文所说,一些地方府州县学推荐学生根本不会根据该生有无资质,却是视其家室而定,家境殷实者往往更容易受到推荐。

    相反,出身寒门的学子或是屡屡名落孙山者,都不能得到地方府州县学的举荐,这种情况在大明貌似已经屡见不鲜。

    朱棣听了以后,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