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京察结果 (第2/3页)
身份,使得他们一出生就位于许多军户子弟努力奋斗上一辈子也难以企及的高度。
朱棣忽然想起当年,东瓯王汤和曾在醉酒时,向自己提起的一句玩笑话,当时汤和以酒醉后的玩笑口吻说:
“你爹把所有朱家子孙都封王,子孙的子子孙孙,也要封王,现在还好,可十代百年之后呢?”
“这么多的王,还不把大明给涨破了?”
上一世听到这些话的时候,朱棣还很年轻,第一个想法只是害怕,害怕朱元章听到这些话后,会对汤和秋后算账。
要知道,他的老爹眼睛里是从不揉任何沙子的。
朱棣没有细想,当时便第一时间捂住了汤和的嘴,看着他沉沉睡去,也没有将这件事向第二个人提及。
可是经历了一世之后,现在重生到三十年以后的大明,朱棣身处的角度已经和当时截然不同,想法也发生了根本上的改变。
汤和的话,实在是细思极恐。
这种说法不只是限于朱家的子孙和子子孙孙,他们这些开国功臣的子孙和子子孙孙,也是同样适用。
是啊,现在这种比例还不算多,因为毕竟才两三代人,可要是再过上三十年呢,再过上六十年呢!
过了十代以后,这些拥有能征善战祖先的权贵子弟,还能有他们祖先十之一二的本领吗?
朱棣一思考到这种情况,就觉得时不我待。
这早晚是一个大问题。
一旦以后让类似于全这种权贵子弟,占据了大明全天下卫所的主要军职,那么大明也就离衰亡不远了。
将领不敢死战,文臣只知内斗,这样的国家岂能长久?
“陛下,吏部尚书求见。”汪直来到跟前,小心说道。
朱棣的思绪被打断,滴咕了一声:“何文渊?他来做什么,让他进来。”
不多时,尚书何文渊捧着一沓本子,来到朱棣面前。
朱棣一见,心里便是阴沉起来,看他这个架势,准没什么好事儿。
吏部尚书何文渊,是王直举荐的继任人选。
当初,前内阁首辅王直致仕,这也是朱棣给他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