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裁亲军下十四卫 (第2/3页)
下十四卫的士卒和军官家属,至少几万,有可能十几万的人口,说交给户部就交给户部了?
夺人钱财,有如杀人父母啊喂!
一个满意,就有另一个会不满意,因为黄册上的户籍数目是一定的,有多少人归入民籍,就要有多少军籍消失。
这对于兵部而言,是不可以接受的结果。
但既然是皇帝说话了,不给这个面子也不行,就这个意见讨论一番那是必须的,但文臣们有权利拒绝。
这就是大明和后来鞑清不一样的地方,鞑清皇帝提出来的意见,文臣们往往只会奴颜屈膝万岁万万岁。
朱棣的话,户部是勉强能接受,但兵部却是很不满意。
凭什么?
这几万人本来就是军籍,为什么让他自己选?
兵部的人其实也都知道,大明从洪武年间一直到现在,军户的私自逃逸现象就是屡禁不止。
无论永乐、仁宣、正统几朝怎么提高惩罚力度,这都是于事无补,私自逃逸的军户一直是越来越多。
这种问题,是军户制度在慢慢变烂在作祟,根本不是单纯提升惩罚力度就能杜绝的,就算是洪武年间也有。
所以兵部的官员们都心知肚明,要是按皇帝说的,让那些刁民自己去选,结果和交给户部几乎差不了多少。
军户们本来就要逃逸,归位民籍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求菩萨还来不及,怎么会拒绝。
朱棣也知道这些,之所以提出这种方案,为的是给兵部一个面子。
自从北京保卫战以来,兵部权利日盛,力压武将勋贵一头,户部根本不是对手,如果就这么认怂了,那根本不可能。
于谦也知道,兵部还不是他的一言堂,很多人都对他这个长官不满,那个时候说话就是自取其辱。
现在朱棣提出了折中方案,虽说和直接交给户部没区别,但毕竟保全住了兵部的颜面,自己一附和,顺坡下驴算了。
于谦也知道,军户子弟大都渴望免除世袭军户的这个身份,这是百姓渴望的好事儿,他自然要极力成全。
于是,他默默说道:“无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