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八十九章 一位公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百八十九章 一位公主 (第3/3页)

   “赵长史,派到各地勘察的人回来了吗?各地雨情怎么样?”

    郭默谢过二人的贺喜,却更关心跟老四一块来的那场大雨,到底能带来多大的好处。

    “启禀殿下,虽然派往唐州和邓州的人还没回来,不过据河南府和汝州的情况来看,形式依然严峻。”

    “好在之前听了殿下的建议,各村各镇,都召集人手挖了储水的池塘,这次降雨基本上都有半池塘的水,算是能解一时燃眉之急。”

    这是老程珌在说话,这位热心肠的燕王府司马,亲自带着护卫走访了洛阳城外的几处村庄。

    还特意到黄河岸边,“岳家军”挖的那十个大池塘去看了看。

    现在的老程,对这位燕王殿下,更加的佩服。

    以前只是佩服他的勇武,佩服他的练兵,佩服他的选拔人才,佩服他的爱民如子......

    现在,却要多加一条,料事如神。

    他总是有很多别人想不到的奇思妙想,有时候看着不起眼,真正事到临头了,才知道一切都刚刚好。

    “虽然我们相信人定胜天,但是在大灾大难面前,人的力量还是太渺小了些,我们还是做最坏的准备吧。”

    “就算是到最后白忙活了一场,也不能事到临头了,却手足无措的好。”

    郭默派往各地的购粮队,陆续有了回信,有些已经买到粮食,在回来的路上。

    郭默没有让都运到洛阳来,从南到北,邓州、唐州、汝州和河南府,尽量各地均匀储备起来。

    真到灾难来临时,也好快速、就近解决问题。

    有了这场不算太理想的及时雨,恐怕秋粮能少折一成,各地储备的雨水,也能多支撑几天吧。

    而咱们那位史相,的确是能当大事之人,收到了郭默的亲笔信,看到他万事具备,只欠军粮。

    那还有什么好说的?

    直接派出自己的心腹之人,将他名下所有农庄管事的都集中到临安来,统计之后史弥远才知道自己竟然有那么多的土地。

    别的粮食不说,单单大米一项,去年的存粮有四十万石,前年的存粮还有二十五万石。

    史弥远把前年的二十五万石大米,以市价卖给了郭默,还派人直接免费护送到洛阳城。

    看到郭默的亲笔信,史弥远才彻底放心了。

    小子,看来姜还是老的辣啊,郭默啊郭默你还是短练啊,这么大的事情,你居然还亲笔写书信?

    这到底应该说是他年轻时浅,还是说他已经彻底相信了本相呢?

    难道他就不知道,这封信落在老夫手里,就是铁一样的罪证啊?

    一个藩王要造反的书信,这该是一个多大的把柄啊?

    史弥远的心气又回来了,照常到枢密院去当值,毕竟他身上枢密院使的职位还一直在。

    只是,现在的枢密院,已经没有什么具体的事务会送进来,早在他修养期间,官家赵扩已经把所有军政大事,都细分到了六部。

    如果有事难以决断,或者需要各部配合的,官家赵扩又可以居中协调。真遇到争执不下的,不是还有郭默提出的举手表决,少数服从多数法则吗?

    起初,大家都觉得这个法子有些儿戏,尤其是用在事关一国的军政大事上。

    可是,真正实行了几次之后,无论是官家赵扩,还是各部的主事之人,都从这近乎儿戏的举动中,体会到了其中的真谛。

    原来,这才是解决争议最好的方式啊。

    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有了几十万石粮食打底,郭默紧绷的神经再次松懈下来,继续他在燕王府里有条不紊的生活。

    ......

    临安城,福宁宫。

    “官家,大喜啊——”

    老太监从福宁宫外跑了进来,一熘烟就来到官家赵扩的御书桉前。

    “你这老货,成何体统?要是让老卫泾看到你这个样子,非参你一个‘君前失仪’之罪不可!”

    卫泾,是赵扩亲自请回来的老臣,现在官拜御史中丞,有他署理御史台,郭默那个御史大夫,就真正成了摆设。

    这两年来,御史台也真正发挥了他的作用,大宋朝野的风气都为之一新,尤其是郭默暗中给了老卫泾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初始,老卫泾不理解郭默这些的做法,甚至好几次都闹到君前,直接告诉赵扩,要是这样做自己在御史台是干不下去的。

    官家赵扩看了看儿子的条陈,也觉得里边很多内容,似乎有些离经叛道,至少会影响到很多大臣和士大夫的权益。

    小七这是要搞变法吗?

    即便有些不解,赵扩依然让卫泾按照郭默的意思执行,毕竟御史台是朝廷的喉舌部门,吹吹风是他们的职责和擅长。

    果然,老卫泾刚刚放出一部分内容,就引发了朝野的议论。

    可是,也就是议论议论罢了。

    过十天半个月,照样还是谈论着燕王的军队如何骁勇,燕王的地盘上百姓如何安居乐业,燕王妃马上要生产了......

    好吧,卫泾发现是自己吓自己了,就继续将郭默所列的各种政策和法令,先科普式的在百官和临安城里,进行着宣传。

    依然有人反对,却也有些人支持,支持的一方,拿出来的论据是燕王掌管的二十多个州府,实实在在的桉例。

    这样一来,卫泾的任务就好办多了,他甚至都有些期盼,这些政令能够真正地在江南之地实施。

    在卫泾的心里,江南才是大宋的主体,和根本所在啊。

    “官家,就算是老卫泾在这里,他也不敢参老奴的,瞧,这是他顶头上司的书信。”

    卫泾的顶头上司,除了坐在福宁宫里的赵扩,那只有远在洛阳的御史大夫郭默了。

    从今年年初开始,准确地说,自从老程珌北走洛阳之后,临安的燕王府就只有薛极一人在支撑,南希仁顶多在情报和护卫上,给予薛极帮助。

    经过跟郭默的沟通,决定将程珌改认为燕王府的左司马,而老卫泾成了燕王府的右司马,同薛极一起共同打理临安燕王府的事情。

    “小七的来信?你这老货,又偷看朕的信件了?”

    这个世界上,以书信形式跟赵扩联系的,貌似也只有郭默了,其他人的只能叫奏章或者军报。

    “嘿嘿,老奴也就是看着七爷没封口,想着不是什么机密之事,就偷看了两眼,还真是大喜事啊,燕王妃又给您添了一个小皇孙了——”

    老太监没敢再矫情,赶忙将郭默的书信递了过去。

    赵扩急忙拆开一看,的确是儿子的亲笔,这一手瘦金小楷,恐怕比祖上写得都不遑多让吧?

    “哈哈,好,好啊,郭遥?倒是跟朕给老三取的郭逍是亲哥儿俩,可惜不是双胞胎。”

    “哦,默儿的侧妃,那位莫愁姑娘也怀孕了?嗯,老货,待会儿你去一趟史弥远那里,把这个好消息跟他说说。”

    “咱们的史相要做外公了,怎么的也要放点儿血吧?他都给小七筹备军粮了,这次再给点儿军费吧,哈哈哈——”

    “倒是小七的另一位侧妃更有意思,‘西夏女帝’啊,听听,咱们的燕王侧妃成了西夏的女帝了,西夏这个太上皇不简单啊。”

    “老货,明日准备一下,朕去找这位还有心火的西夏太上皇,好好地谈谈心,把小七最近送来那两坛‘美人泪’带上一坛。”

    “‘英雄醉’还是太烈了一些,不适合我们这些老年人。哈哈,亏那小子想得出来这么好的名字来。”

    “小七也真够狠心的,居然卖给史弥远一百两银子一坛,那小子怎么不直接带着他的‘虎贲军’去抢?”

    哈哈哈——

    福宁宫门口的侍卫,再次听到官家传出来的大笑声,比起那天贵人产女,这笑声来得更豪迈吧?

    算算日子,官家赵扩刚刚出生的女儿,竟然只比郭默家的老四大了三天,却是那小子不折不扣的小姑姑了。

    大宋朝终于有了一位真正的公主,临安的朝臣很是庆贺了一番,尤其那些还不知道郭默真实身份的人。

    在他们眼里,这可是官家唯一的骨血啊!

    可惜,只是一位公主。

    但是,一干重臣却松了一个口气。

    幸亏,只是一位公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