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长夜:花自己的钱做生意,算什么本事? (第2/3页)
间去,他自个儿和雄小鸽、杨诩一起抽烟打屁瞎扯淡起来。
秦缦缦知道卿云是不想她在这种密闭房间熏二手烟的。
不过她此时正是需要装乖巧的时候,顺手叫服务员带两台空气净化器来,而后转身打开窗户,依偎在卿云身边,落落大方的温柔说着,“少抽点,毕竟对身体不好。”
这番操作让三个中老年直接竖起了大拇指。
当然,这种事情也就只有秦缦缦这个厚朴小公主能做,换个人,绝对要被骂不懂事的。
但秦缦缦做,却只会收到赞誉。
因为身份不同,维度不同,说出来的话,做出来的动作,放在别人的眼里,解读不一样。
收陈叔阳,不是他临时起意,陈叔阳本身就是一个人才,穷逼大股东的背景下,还能将复华发展到今天的模样,说明陈叔阳善守。
一个团队,要有矛,也要有盾,更要有多多的人才。
否则,卿云一身是铁,又能打多少钉子?
他认为,他和老一代的企业家相比,在认知上有着根本的不同。
因为他是重生者。
他见证了改开40年后的市场经济各个阶段。
为什么时间进入到21世纪20时代后,创业者会感慨,现在创业、赚钱越来越困难了?
他们把一切问题归根于市场的饱和、大企业的垄断、时代红利的消失,羡慕于改开之初遍地是黄金的年代,仿佛他们回到过去,就能拳打XX脚踢XX成就一代商业霸主的地位。
这其实是做梦。
每个时代,对企业家要求的基本能力是不同的。
但抛开时代的因素,越往后走,其实企业家正在成为一个专业的竞技选手,而且这是完全不可逆的,我们正在迎来专业级企业家主导的商业世界。
因为这是市场经济阶段所决定的事,越往后走,创业越难。
经济越发达,企业越少。
在所有的发达国家的历史阶段里,都产生过双创的热潮。
但,都是昙花一现。
为什么?
三个原因。
第一,行业细分化。
随着这些国家的GDP快速跃迁,大量的行业进行分化,会出现很多的细分行业。
但这个细分行业里,会产生大量的整合,资源、市场不断的向腰部企业、头部企业集中。
最终这个细分行业只剩下少数几个企业。
因为这是一个细分市场,细分市场意味着产品单一。
市场和人性,没法允许细分市场存在大量的品牌。
比如牙刷,如果平台上有上万个品牌的牙刷供你挑选,你会挨个将上万个品牌全部看完吗?
能去翻看100个页面的,都已经算是非正常人了。
所以企业总数必然会减少,大量的创业者倾家荡产,他们不可能成功的。
第二,人工成本。
为什么阿美莉卡双创期叫做‘车库创业’?
是因为全社会创业的代价成本太高了。
在当时的阿美莉卡,你要招10个技术工作人员,烧半年的钱,需要50万美金。
当代价成本越来越高的时候,当商业越来越集中的时候,双创是一个必要消失的群体。
在华国,上世纪90年代初期,你兜里有个几千块钱,你就能创业,因为那时一线城市技术工种工资也就百来块钱,你找5-10个人,一个月无非也就几百一千,几千块钱足够烧半年的。
2000年左右,一线城市技术工种月工资大概是1800元左右,你招10个人,10万出头能烧半年。
2010年左右,一线城市技术工种月工资来到8000元了,你招10个人,五十万够烧半年。
等到2020年左右,一线城市技术工种月工资来到20000元了,你招10个人,要能烧半年,你准备的钱,得120万起步。
(别拿双非来杠,技术工种没那么廉价的,成电科毕业生起步都是两万,23年起步3万。)
从这个趋势来看,什么时代创业是最好的?
肯定不是2020年,太贵了,尽管发展了这么多年,这个社会也没有那么多家庭能够摸出120万来给子女创业的。
也绝对不是看起来很少的上世纪90年代初,那会儿的几千块钱,从某种意义来说跟2020年的120万没太大的区别。
其实最好的创业阶段就是2000年-2010年。
2000年能掏出10万,2010年能掏出50万的家庭,虽然也不多,但远多于90年代能掏出几千元和2020年能掏出120万的。
那是华国唯一一个可以闭着眼睛创业的双创期,事实上现在华国所有的大型科技公司也诞生于那个时间段。
然后,便进入了残酷的创业者剩者为王阶段,弯腰就能捡钱的时代没有了,这是历史性的趋势和规律。
因为,创业者创不起业了,整个市场经济不需要也没法容纳那么多人创业。
第三,能力。
这是所有创业者最不愿意承认的一点。
他们总认为,时势造英雄,是时代不好,所以他们没法成功。
他们会说,君不见,哪个那个小学学历、初中学历、高中学历的人,生意做的多大多大。
不否认,有这样的人。
但这样的人,越来越少。
对企业的理解,普通人、小商人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