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1961年的财富统计 (第2/3页)
“不要瞧不起便利贴,这个东西,我们还没有大推广,潜力还是很足的。”杨文东笑了笑说道。
在前世,便利贴可是3M的5大主要产业之一,一年营业额超过10亿美元。
不过那是80年代,跟现在差了二十年,不能等价计算,且如今自己的推广还需要依赖各家渠道商,这也是远比不了3M这个工业巨头的。
但无论怎么样,销售额也不可能止步于一年不到一亿港元,现在这个销售额,其实更像没怎么投入宣传之后而得到的市场,估计很多人还不知道这个东西。
魏泽涛笑说道:“杨生说的对,便利贴的确也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不过塑胶产业涉及到很多产品,肯定也不会让我们失望的。”
“嗯,越大越好。”杨文东点点头。
按照这个数据来看,去年两个核心业务的营业额之和,差不多有2亿港元了。
而利润这一块,财务还没有完全统计清楚,但大概的数字也有了,净利润差不多在5500万港元左右。
光是这个利润,在香港可能也就仅次于怡和、太古、会德丰这些老牌洋行了;
当然,产业规模还是远比不上的。
魏泽涛顿了顿,又说道:“长兴实业还有一些小的业务,是我们公司内部的发明,然后开拓市场,总营业额差不多在150万港元左右。”
他此时有些尴尬,整个长兴实业的核心产品都是老板提供的,而他们内部很多技术人员一起开拓的新品,还不足公司规模的百分之一。
这还是因为长兴实业本身就有着不少渠道资源,外加强大的生产能力等等,真要是一家独立的公司,这些新品,就算能赚钱,也不会很多。
杨文东则笑说道:“还行,能有进步就好,继续研发就行了。”
很多大公司乃至科学家的研发,本身就是随机性的,可能多个研究只会成功一个,甚至无意中的发现也有可能成功。
对于没有方向的团队,能够自己寻找方向、再做出商品,就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多谢杨生。”魏泽涛说道:“各位,我长兴实业的主要业务,就这些了。”
其实也还有一些小的业务,比如长兴实业与旗下合资商的合资利益等等,不过这些也没多少,在这里也就不用多说了。
“长兴实业去年的进步,还是很大的。”杨文东跟着说道:“所以希望今年能够再接再厉,我不仅仅是要长兴实业成为香港最大的工厂;
还要它成为亚洲最大的,至少是之一。”
穿越几年后,他成为香港的顶级富豪,基本上是不会有什么问题了,等66年地产大抄底,那光是地产行业就能轻松超过未来的华人四大家族。
成为船王也不难,就算比不过包玉冈,但同一个级别应该也差不多,混个全球十大船王应该也不难。
而实业这个领域,就充满挑战性了,也是最有成就感的事业,特别是如今华人社会经济较差,更是迫切需要能够带动大量就业的工厂,来帮助数十万华人摆脱最基本的贫困问题。
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他的人生成就,也才会更高。
有钱人在年纪大了之后,很多人都会为了名,或许也就是因为如此了。
魏泽涛听完后说道:“杨生放心,我们肯定会全力以赴。”
“行。”杨文东点点头,随后看向郑志杰,问道:“老郑,长兴地产算是我们集团的第二大业务了,你也大概总结一下去年的成绩吧?”
“是,杨生。”郑志杰也说道:“长兴地产如今也有两个主要业务,一个是住宅小区的地产开发,另外一个就是置业。
去年一年,长兴地产一共开发了6个住宅小区,总销售面积超过了340万尺,因为都是在港岛,单尺价格在30港元左右。”
“那也接近一个亿的销售额了?”杨文东笑着说道。
郑志杰说道:“对,不过这是终端的营业额,其实也是有循环利用的,上一家项目的资金,也会用在下一个项目。
而且我们自身动用的资金还不足其两成,大部分也都是动用的楼花及银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