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航运规模大扩张 (第2/3页)
傻子,或许他们也能看到塑料袋子的庞大价值,自己想去收购,也不是一定能成功的。
不过,实在不行就退一步,想办法拿到授权,一家欧洲小公司,显然也没能力在亚洲生产以及开拓市场,这样成功的可能性要高一点,但这样的话,就有些受制于人了。
只有等欧洲那边的反馈再说了。
“嗯”苏依依点点头。
下午:
“杨生,杨夫人。”郑玉华来到老板办公室后,招呼说道。
“坐。”杨文东示意后,问道:“日本那边的五艘货轮,谈的怎么样了?”
郑玉华回答说道:“基本上已经差不多了,就剩下价格,另外还有日本银行的一些利息问题。”
“嗯。”杨文东点点头,又问道:“交期呢?”
郑玉华说道:“五艘货轮的交期一共是一年半,他们会采用多艘船坞共同建设,第一艘会在10个月内建成。”
“行,时间还可以。”杨文东点点头道:“那就尽快达成价格上的一致,航运市场最近还不错,我们为了最后的价格浪费时间,也不划算,这方面也要考虑一下。”
60年代,整个航运市场都是大爆发的时代,本质原因也是因为全球经济发展迅速。
经济强了之后,自然就需要购买很多自己国家生产不了的商品,再加上老美在二战后一直推动全球自由贸易,虽然本质是为了自己,但全球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也在大幅度增加。
而造船产业的发展速度,可是比不上需求的,因此,航运业一直是供不应求的状态。
“明白,我会尽快与日方达成协议。”郑玉华答应说道。
杨文东又问道:“那二手货船的进展怎么样了,长兴实业的新产业园竣工了,主要就是生产行李箱的,等到了明年年初,产量就会比现在大多了。”
目前,行李箱出口还是需要依赖自己的船,不然这么占空间的货物,租其他船能亏死。
而购买的新船也不会用于运输行李箱,经济上不划算,用二手货轮就行了,反正货物轻,对船身部件损耗也低,特别是以后自己还有修船厂,那就更方便了。
当然,也不会只装行李箱,还会适当搭配一些其他重一点的货物。
郑玉华说道:“这几个月我放出消息,也找到了6艘二手货轮,然后也派人去看了,比较旧,不过我们自己能维护的话,应该不是问题。
而欧洲那边,大概在月初也有几家船运公司联系我了,他们手中一共有13艘旧一点的货轮想要处置掉,询问我这边有没有兴趣。
我也派人去看了,反馈来说也还不错,不比我们从美国购买的货轮质量差。”
“一共19艘?”杨文东心中若有所思,这个数量倒是真的足够了。
郑玉华又说道:“杨生,货轮也都是有寿命的,包括我们现有的几艘货轮,就算我们维护的再好,估计用到1970年前后,就可能不太行了,这19艘也差不多。”
“彻底不能用了吗?”杨文东又问道。
郑玉华回答说道:“这倒不至于,但船太旧了,维护成本就会急剧增加,经济上不划算了。”
“这没什么关系,到时候再说吧。”杨文东丝毫不在意。
就算没有中东危机,几年下来,也早就能赚回本了。
中东危机那几年,夸张点来说,一艘船一年能够赚回本钱,三年就是血赚,而苏伊士运河,可是一直关闭了8年。
哪怕自己的二手船,维护成本增加了,正常情况下会亏钱,可碰到航运危机,绝对还是能赚的。
当然,最赚钱的时候还是前面几年,后面因为更多船只下水,就没那么暴利了。
郑玉华点点头,又说道:“杨生,我们买了这么多货轮,现有的修船厂只有一个船坞,加上我们还要做外面的生意,恐怕也不会够用的。”
“那就扩张。”杨文东同意说道:“当初买地的时候就买了足够建5间船坞的地皮,就是为了考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