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95章 首款国产商务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95章 首款国产商务车 (第3/3页)



    另一方面。

    林凯峰通过和大型国有工厂之间的合作,大量借调退休的技术专家和骨干,强化自身的研发能力。

    70年代末,有关部门向岛国引进了大量的工具车,也就是民间俗称的面包车。

    不过这种面包车存在诸多不足,内部空间狭窄,车体结构较为简单,时常发生技术故障。

    有鉴于此,林凯峰果断地转换了赛道。

    在面包车的基础上,为大家提供商务车的部分设计图纸。

    最明显的改动是车辆的厢式结构。

    工具车的发动机位于驾驶员的位置下方,属于一厢车结构。

    不但内部空间狭窄,结构不合理,用途也极为有限。

    商务车的用途更加广泛,结合了轿车,工具车,厢式货车等多种优点。

    不但能载人装货,车内座椅可以进行随时调整,适用于长时间出行。

    工具车由于空间等有限等原因,只能容纳乘客,乘客携带行李一般会被放在工具车的顶部。

    到了商务车这里,不但能够容纳七到八名乘客,还有足够的空间放置行李,座椅也不是固定的,可进行随时调整,或是折叠或是放倒。

    受限于一部分进口材料短缺,林凯峰因地制宜。

    将商务车的内部底盘,选择成了卡车底盘。

    至于汽车最重要的核心发动机,则是完全国产。

    包括岛国在内的一大批汽车发达国家,只愿意向龙国出口汽车。

    至于说引进他们的汽车生产线,购买发动机专利,想都不要想。

    西方汽车大国统统不是傻子,深知龙国有能力独自制造汽车。

    一旦将生产线或者某些专利技术卖给龙国,不久的将来,肯定会被反超。

    其次,一旦选择向他国引进发动机专利,必然会陷入到处受制的局面。

    与虎谋皮从来都不会有好下场。

    林凯峰除了采取自力更生的研究策略外,还着重进行了发动机的国产研究。

    经过各部门的配合,终于把商务车搞出来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