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1章 公社竹编工艺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01章 公社竹编工艺社 (第3/3页)



    “没办法,大家只能靠最原始的方式,肩扛手挑人力搬运到市里。”

    “公社到市里,一来一回起码要两天一夜。”

    为了尽快挪动自己的位置,李朝阳是真心想做一些成绩的。

    毕竟,只有做了成绩,才能被上级重视。

    竹编工艺社就是在他的主导下开设的。

    不要以为只有南方地区大量生长竹子。

    东北地区也有着一片片竹林。

    建国之前,当地不少老百姓靠着这门手艺换取吃穿。

    60年代,各种私人商业活动通通被禁止。

    谁敢靠编制工艺品换钱,谁就是留尾巴。

    是要受到批判的。

    这两年,风向有所好转。

    李朝阳力排众议,硬着头皮搞起来工艺社。

    没承想,效果还挺好。

    不过相关问题也来了。

    竹编工艺品不仅有小件,更有林凯峰看到的大件。

    怎么送到市里,成为首要难题。

    靠着肩挑手拿,路程就要两天一夜,还没算路上的吃喝。

    乡亲们没有多余的钱住店。

    天黑只能睡在荒郊野岭。

    每次出去送货,总要有几个人生病回来。

    受限于交通运输,工艺社的收益只能维持温饱。

    李朝阳想要扩大规模,手里又没有钱。

    一旦有了农用三轮车,再大的东西都能装下。

    持续不断地送到市里,拿到商业部门给的钱,就能扩大竹编工艺社规模。

    对现在的老百姓来说,竹子编成的各种生活用品和家具摆设,才是他们需要的。

    像刚才给林凯峰的竹编工艺画和其他小巧的竹编工艺品。

    只有部分领导干部,知识分子才会买。

    也是因此。

    工艺社的主要产品方向,一直放在竹床,竹沙发,竹茶几等大型家具摆设上面。

    “竹编……竹子……”

    林凯峰走到院里的沙发坐下。

    李朝阳跟着一块走进去,小心的说道:“林凯峰同志,你看公社这边,能不能赊几辆农用三轮车?”

    林凯峰抬手,示意李朝阳先不要说话。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