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第522章 大唐就是个反面例子! (第3/3页)
的这些田亩是从哪儿来的?”
听李承乾这么一问,长孙冲猛然一惊,他好似明白了李承乾的意思。
“殿下说的是土地兼并?”长孙冲说着也是一身的后怕,这的确是个问题,而且是个自古以来就没有得到很好办法解决的问题。
历朝历代,几乎都避不开这个问题。
“土地兼并?”李承乾摇了摇头,道,“不不不,本王说的是均田税。
我们其实可以以大唐为反面教材,据本王所知,刚刚长孙侍郎所说的土地兼并在大唐甚是盛行。
据悉,大唐有些家族,全家老小几口人,却坐拥良田万亩有余。
而有些老百姓,家有人口十余之数,仅有耕地不足十亩。
但最讽刺的是,这仅有十亩耕地的,每年要交的税赋比仅有几口人却坐拥良田万亩的大户还多。
久而久之,富者越富,贫者越贫,最后,到了这些贫者熬不下去的时候,也就只得将这些地卖给了富者。
没了土地,好点儿的,当了佃户,不好的,直接当了流民。
可如此一来,贫者丢了土地、朝廷丢了赋税,唯有富者不但什么都没损失,还……”
说到这里,李承乾下意识地摇了摇头,“算了,本王就想问一下,这坐拥万亩良田的每年的税赋还没有仅有不到十亩薄田的人家多,这公平么?”
这是历朝历代的现状,大家都想改变这一现状,但一直难以为继。
土地在古时候,那就是硬通货。
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不过李承乾话都说得这么直白了,众人这会儿也懂了。
“不公平!”当下,王玄策便站了出来说道。
之前王玄策一直没敢发表意见是因为他还太年轻了。
这里的年轻不是指他思想或者心智不成熟,而是真的单从年岁上来说的。
毫无疑问,如今的王玄策决计是普天之下年纪最小的一部尚书!
年纪轻轻就爬到了这个位置,旁人可能会欣喜若狂,但王玄策却是不敢。
位置太高了,今后升无可升啊!
明白这个道理的王玄策,才一直没什么言语。
他已经打定主意了,今后礼部的事儿,除非李承乾亲自安排的,否则事无巨细他都交给长孙冲去做。
不过这会儿站出来,倒也说明他心中的那团火还没灭。
虽然只有三个字,却代表了他此时的想法。
“是啊,不公平!”李承乾顺势说道,“不管是对百姓还是对朝廷,都不公平!
这样的事情多了,国家收到的税赋少了,老百姓手中的耕地少了,然而那些富家大户手里的耕地却是越来越多!
打个最简单的比方,本来全国八成土地便可养活的大明,随着类似事情的多起来。
你们会发现,哪怕是十成的土地也养不活了。
所以,均田税,势在必行,今后,税收以每亩地为单位征收,这才是真正的公平!
你要不想交那么多的税,那你就少兼并点儿土地,少侵占点儿草场!”
李承乾还记得,当初雍正为了实施他那个摊丁入亩的政策,可不知道杀了多少人。
而所谓的摊丁入亩,和他的均田税,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处,甚至,可以说他的均田税,几乎就是在照搬雍正的摊丁入亩。
只不过他赶上了好时候,立国之初。
一来就算是大户、权贵手里的土地、草场都还不多。
二来嘛,这会儿的李承乾声望足够,做起事儿来也是事半功倍。
当然,李承乾之所以要用这个均田税,其主要目的也是为了扼制大明的土地兼并!
没有什么从源头上掐断更让人放心的了。
“殿下。”普西偌说道,“取消了人头税,采用均田税……如此一来的话,那些没有土地的百姓岂不是不用交税了?
可他们如果都不交税的话,那些拥有耕地的百姓会不会有什么想法?
毕竟,是个人都会想,凭什么这些家伙不交税!
若是为了效仿,大家都不种地放牧了,那我大明可危险了!”
“无妨!”李承乾却是一摆手道,“本王倒是巴不得他们如此做!”
“嗯?”众人一愣。
这是为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