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3章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53章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第2/3页)

个很重要的原因,崇祯没有说,那就是大明朝廷有不得已的苦衷:大明的官兵,压根就打不了胜仗。

    这种就像是后来满清末期的绿营兵,根本就没有什么战斗力。

    有句话叫:“寇过如梳,兵过如栉。”

    说的就是明末,这個时期的官兵和流寇几乎没有太大的区别,他们拿着武器上战场的原因也是大同小异的。

    如果大明中央政府真能把官军扩编几十上百万,流寇肯定会立刻消失,转而报名参军为政府效力。

    只可惜,大明中央政府穷得连现有军队都养不起了,不但经常克扣,而且经常欠饷。

    以致于吃不饱饭的壮丁、兵勇只能去当流寇。

    官兵与流寇之间之所以要经常打仗,是因为官兵每隔一段时间,就必须杀一批或招降一批流寇,否则就无法向大明中央政府和崇祯皇帝交差。

    官兵与流寇之间打仗的全部动力就在这里,而这种动力实在不足以推动官兵与流寇玩命。

    换言之,官兵只希望与流寇交战保住饭碗,而不是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玩命。

    剿寇统帅的成功,不过是官兵默许流寇到别的省份去抢劫而已;不过是官兵接受流寇诈降;不过是从几十万流寇中,砍下数百个人头的游戏而已。

    彼此早已经形成默契。

    也正是如此,流寇剿不胜剿。

    左良玉、洪承畴、杨嗣昌等将领剿匪的功劳越来越大,官职也一升再升,但大明的流寇危机却愈演愈烈。

    难道崇祯就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

    不,他知道,可知道又能怎么样?

    最根本的问题,还在于要解决老百姓的温饱问题。

    如果这个问题无法解决,那无论是剿还是抚,都只能把流寇和饥民赶得到处跑,却根本无法扭转形势。

    崇祯也只能被文官们借口所谓兵在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轻信敌人才接受诈降的说法。

    他一切都知道,却还是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若朱由检下严令:有杀错,无放过。

    那么等到事情办砸之后,官僚自然又会把责任推给崇祯皇帝。

    到了那个时候,剿匪工作只会更加被动。

    那些文官集团还会空口白话地说:“都怪陛下过于残暴,不懂圣人之道,才导致流寇之乱无法平息。”

    再者,流寇肆虐,不过是为了混口饭吃;官兵剿匪,也不过为了混口饭吃。

    官兵和流寇,双方都在玩潜规则和无间道。

    根本就不是谁下命令的问题,装睡的人是无法叫醒的,一心一意玩默契的双方也是很容易达成共识的。

    以至于每当剿匪取得巨大进展时,往往便是匪患越来越大的前兆。

    这种扬汤止沸的成功,永远只停留在表面。

    崇祯目光直视众人,“但如今所有的一切都发生了改变,朝廷有钱了,百姓们有田亩了,张献忠反复诈降,朝廷定然会杀。”

    “同样也是因为有钱了,伱们这些人,朝廷自然也可以招安,有足够的饷银来支撑你们的粮饷。”

    孙可望、李定国等人再次沉默。

    良久,

    孙可望终于下定了决心:“我们可以降,但有一个要求。”

    “你说。”

    “您必须还是我们的头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