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杀猴儆猴 (第2/3页)
。
就在他准备去承华殿时,一个小黄门进来汇报,“皇爷,郑鸿逵进京了,在宫外求见。”
朱常淦猛地停下脚步,“让他进来。”
……
“臣郑鸿逵叩见陛下,万岁,万万岁!”
“兴!”
朱常淦让王承恩将郑鸿逵搀了起来,“福松没有和你一起来吗?”
郑福松,也就是郑成功,此时的他只有14岁,还没有被赐予国姓,自然也不曾被赐名成功。
“回陛下,福松身体不适,路途遥远,所以没有和臣一道。”
“你来也是一样的。”朱常淦让王承恩给郑鸿逵看茶,“朕欲组建胶东水师,你是崇祯二年的武举人,又是登州的游击将军,朕想听听你的意见。”
“臣不敢!”如此态势,让郑鸿逵颇有些受宠若惊,何况现在的他也只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被皇帝如此礼遇,热血直冲脑门子。
朱常淦本来就不知道郑芝龙来京,他儿子也好,他弟弟也罢,都是一样的。
因为目前大明朝明面上的水面力量就只有郑芝龙一人而已。
郑芝龙做海盗时,人马就超过三万,招安之后船只超过千艘,除此之外,他手中还有福建水师数千人。
如今的郑芝龙在东亚的海上,可以说难逢敌手,而朱常淦打的就是他这些船只的主意。
“鸿逵啊,可愿为我大明效一份力?”
“臣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朕封你为胶东水师副总兵,人员方面,你尽管放心,朕给你一万人,只是船的方面,朕已经派人在建造,但胶东战局将起,恐怕时间之上来不及,朕想让你回去和兄长借一些过来,只借一年,一年之后,所有船只如数奉还。”
“陛下放心,臣这就回去和兄长商量。”
“不着急,好不容易来京城一趟,副总兵的官服、官衣也得几天才能做好,好好在京城耍几天,朕让高宇顺带着你好好看看,给兄长和侄子买点东西回去。”
虽然朱常淦心里很着急,但面子上却是极其的淡然,不奢求太多船,能有一百艘船,就足以应付接下来的一战。
即便借不到船,也无非是一个无实权的副总兵衔而已。
能送出去,自然也能收回来。
看着郑鸿逵离开,朱常淦冲着王承恩招了招手,“去挑一套朕用的瓷器,送给他。”
“是,皇爷!”
……
接下来几天,朝中彻底平静了下来,朱常淦也相对平静了许多,时不时地去承华殿坐坐。
饭后来一发,快活似神仙。
崇祯却是忙的不可开交,张献忠带着人马躲避左良玉,带着人马经安陆前往奉天,除了赶路、照顾伤兵之外,他还得给孙可望讲课。
信息总是双向的,崇祯给孙可望讲课,也从对方的口中获得一些东西。
“李自成攻打洛阳了?”
“是啊,可惜还是败了,大明皇帝终究还是厉害的,一个团练,让多少起义军无粮可征。
一句失陷宗藩官降三级,那些王爷们全都怕了,不仅大量召集家丁、护卫,更是将家里的粮食给散发了出来,让百姓抵挡起义军,让那些大城的防御提升了近乎一倍。”
福王?
那是个什么东西,他崇祯能不知道?恨不能将所有的东西都塞进自己腰包里面,他竟然也能散发粮食,主动参与剿匪?
“想不到失陷宗藩的罪名减轻之后,竟然能有这么大的作用。”
“可不嘛!”孙可望摇头叹气道:“孙传庭、曹变蛟这些人本就藩王不重视,如今罪名减轻,更加不用理会了,这些宗藩为了自保,就不得不招收家丁护卫,拿出家中的粮草……”
“先生?先生?”
嗯?崇祯猛地反应过来,“孙将军请说。”
“听说明廷在北面又打胜了漠南蒙古,接下来会打我们农民军还是会打后金?”
崇祯摇头,“这我可说不准,我只是个读书人,对军事上的东西是不懂的。”
有了上次四望山的教训,他坚决不“预测”,防止又被这帮流寇给架上去。
孙可望还想说什么,却见一个小兵跑过来在耳边说了几句。
“先生,今日就到这里吧,我有点事要去处理一下。”
“请便!”
崇祯的手缓缓攥住,“差这么多吗?”
他说的是团练。
去年的时候,崇祯便采用了副总兵杨德政的建议。
他认为“流寇”之所以难平,是因为他们出没无常,流动不居;要想“灭寇”,关键在于加强地方武装。
因此,他建议地方政府实行“裁练”,具体说来就是府裁去通判,设练备一职,品级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