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44章 无将可用,这不都是将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44章 无将可用,这不都是将吗? (第2/3页)

 京师,

    朱常淦收到了熊文灿的奏疏,也不由感慨什么人办什么事儿才是正道。

    在原本的历史进程上,刘国能应该还有几个月才会受降,而张献忠更是要到明年,如今直接提前了半年的时间。

    当然,这也与这次满清入关之战有极大的关系。

    此战,如催化剂一般,让洪承畴、孙传庭等明军将士鼓舞异常,极大的打击了张献忠、闯塌天刘国能等部的气焰。

    “王承恩,给朕拟旨,同意熊文灿接受刘国能的招抚,另外,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升一级。”

    “让熊文灿在随州搞的隆重一些,并让《大明时报》登头版头条。”

    闯塌天乃是起义军中有影响的人物,他的受抚,必然会在客观上助长了农民军中投降受抚的潮流。

    对于此次随着熊文灿前往的太监,刘元斌。

    朱常淦也让王承恩给予了奖励。

    东厂、锦衣卫,只要是愿意为大明朝奔走,效力的人,朱常淦都不会吝啬赏赐,若皇帝身边的人都看不到好处,还怎么指望人替自己办事?

    “传朕的密旨,让刘元斌不用再管刘国能,将所有的目光都放在张献忠的身上。”

    因为自己记得,刘国能受降,是甘心充当明政府镇压农民的马前卒的。

    他的部下十四哨共五六万人,“多散归乡,或投奔老回回、革里眼”,跟着他投降的只有五千人。

    但张献忠可不一样,此人此次好像是诈降,没过多久便再次卷土重来。

    刚说完,就听着有小黄门跑了进来,

    “皇爷,孙传庭的奏疏到了。”

    “递上来!”

    王承恩连忙将奏疏展开,孙传庭的奏疏之中说了自己的计划,并且言及眼下的困境,手下无良将。

    贺人龙,“贺疯子”骄纵,每每杀良冒功,多次行动调不动人。

    对于贺人龙,朱常淦眼睛一眯,只有两个字,那就是“斩之!”

    但对于孙传庭手下无良将,朱常淦却是不信的,崇祯朝可以打的将领不能说不计其数,但能战的决计不在少数。

    看着看着,朱常淦顿时会意孙传庭的意思了。

    他这是想调集一些陕西的旧将过来,陕西?榆林?

    朱常淦突然想起一件事,大明朝灭亡之前最悲壮的一场战事。

    那就是榆林守城战。

    在守城总兵弃城而逃的情况下,群被朝廷弃用而赋闲在家的总兵却自发组织起家丁令,召集全城百姓共同守城,以不足五千人的兵力硬抗敌人七万大军的围攻,整整十二天,最终全部战死,无一人投降。

    在这场战役之中,以身殉国的将领二十六位,其中总兵就有八位。

    当时九边重镇,宁夏,甘肃,延安府等在起义军面前势如破竹,可在榆林城的时候,却是遇到了大麻烦。

    榆林原本只是延绥镇下的一个卫,成化年间,延绥镇将治所迁至榆林,此后通称榆林镇,乃是九边重镇之一。

    明史,榆林天下重镇,兵最精,将材最多,燃其地,罪己想要罪罚。

    榆林这个地方土地贫瘠加上又紧挨着蒙古草,每次草原部落南下,榆林都是最先遭灾的地方。

    从大明建立的那一刻起,就在此地驻扎了大量居民,世世代代与蒙古人交战,民风彪悍,诞生了无数的将门世家。

    榆林之战自十一月十五日起至二十七日被迫仅凭着这些废将和城中几千守军应守了整整十二天。

    要知道李自成当初三路大军齐出,南路军和西路军一路势如破竹,沿途周县纷纷弃械投降,唯有榆林抵抗最为激烈,也最为悲壮。

    此战,十几位副总兵以上高级将领全部战死殉国,副将以下军官全部力战而死,同时城中无论是在职的文官还是赋闲在家的文职如户部主事张云鹤、知州彭卿、柳芳,皆自杀殉国。

    城中妇女死义者更是数以千计,城破后,井中尸满,大顺军随后屠城。

    后世有不少人在谈及此战时,都忍不住感慨,榆林是出天下精兵的地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