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43章 权利交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43章 权利交接 (第3/3页)

    一次又一次的杀戮同胞,让他心情沉重,可想要走的更远,他只能变的更加强大,杀更多的人,才能渡过这条不归路。

    洪承畴下令专人看管俘虏,并设法防止官兵对他们进行特别虐待。他立下军法,分发一些军粮,给受伤的农民暂时休养,希望他们能回乡。

    他的这些举动,获得了起义军的认可和赞扬,也让他越加的难受。

    “都过去了,一切都过去了。”洪承畴看了一眼,终于从这泥潭之中抽身了出来,去保卫大明朝,去更大的舞台。

    去和满清硬碰硬,有三大营与满清的战斗经验,他心中多了几分期许。

    ……

    而看着洪承畴离开的孙传庭却是深吸了一口气。

    三边总督节制河西巡抚、河东巡抚、陕西巡抚以及甘、凉、肃、西、宁夏、延绥、神道岭、兴安、固原的九总兵。

    仅九边重镇里的甘肃(9.1万)、固原(12.6万)、延绥(8万)和宁夏(7.1万)(另五个为辽东、蓟州、大同、宣府、太原),在万历年间的兵力就近三十七万。

    再加上像平凉、神道岭、兴安等兵力绝对在四十万以上。

    这对于大明万历朝所说的鼎盛90万兵力来看,几乎占了近二分之一了。

    可以说在明朝地方官中,三边总督无疑是兵权最大的。

    即便到了崇祯一朝,三边总督也有二十万以上的兵力可供调遣。

    有明一朝,高官们清一色都是进士出身,虽没有明文规定,但已成约定俗成。

    在崇祯一朝,能够以举人身份做到正二品的,只有陈新甲一人。而孙传庭这个进士的排名非常靠后,排在第111名,与陈新甲其实没有太大的区别。

    自己初入官场之时,正值魏忠贤专政时期。他有心报国,却无从着力,心中不满之余,便辞官回乡。

    这一闲就是整整十年。

    直到前年,朝中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人才短缺现象。

    崇祯皇帝用人是敢于用人,但用人用不久,很多官员短短几个月就被调换,更有不少官员甚至丢了人头。

    在这样的局面下,孙传庭被重新启用,不久便被调任陕西巡抚。

    对这个位置,孙传庭非常满意,欲大展拳脚。

    他向崇祯请求粮饷,皇帝琢磨了半天只答应给他6万两银子,但由于大明疲惫,内外交困,这6万两银子也并未能落实。

    但孙传庭并未气馁,没有兵卒他就自己这招募,没有钱粮就自己清屯,在陕西巡抚的任上,几年时间共清出白银45万余两,粮食约5万石,还收获了12000名屯兵。

    时局混乱,陕西年年灾荒,更是成为农民起义的重灾区,尤其是闯王高迎祥,建立起了一支超过20万人的大军。

    孙传庭练兵没有完成便投入了战斗,他在洪承畴、卢象升的指挥下,参与了对高迎祥的围剿,并取得巨大成功,在子午谷黑水峪伏击活抓了高迎祥,一战成名。

    如今一举成为三边总督,真正的成为了大明朝最炙手可热的重臣。

    孙传庭看着地图,“陛下的下一个目标是李自成,张献忠,如今陛下让我将所有人给逼入南直隶、江西、湖广、江浙一带……”

    可如何能让他们这些人往南直隶一带走,才是关键。

    据自己手下埋伏在农民军的人传回来的消息,李自成部对于南下江南,东进山东,北上京师有着好几种说法。

    但里面呼声最大的却是先往北打。

    流寇作战,往往基于当下需求,而非基于战略考量,先打北京是为了政权稳固的现实需求,呼声大,而且往北打也更容易。

    因为李自成的基本盘关中本来就控制着黄河中上游。

    只需要攻下山西太原,顺天府西面基本就无险可守,而且还可以靠控制黄河-京杭运河,就能截断大明南北的补给线。

    而南下打南直隶,应天府需要控制上江中上游,也就是襄阳、武昌,然后顺流而下。

    贸然直接打应天府的后果就是李自成自己后勤被断。

    可能还没推到南京城下,恐怕农民起义军自己先散了。

    孙传庭最终放下笔,“传令,凡黄河以南所有的将士全都撤回黄河以北,配合各地的团练,全力清剿匪患,再慢慢往南推……”

    ……

    ps:昨天去老丈人家了,结果喝多了,实在是顾不得请假了,今天早上起来头还难受,见谅。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