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41章 孙传庭:臣愿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41章 孙传庭:臣愿往! (第3/3页)

 孙传庭闻言,目光猛地大亮,“回陛下,山西,河南等地的团练如火如荼,此策倒是让贼寇没有之前那么肆无忌惮了。”

    “贼寇获取补给也比之前要困难许多。”

    “不过,陛下只在河南、山西、河南、北直隶、四川等地设立了团练,贼寇们便会朝那些没有设立团练的区域逃散,到时候.”

    孙传庭的话只说了一半,但意思已经表达的足够明确。

    朱常淦沉默了几秒钟,才说道:“这正是朕为何要你来当这三边总督的原因所在。”

    “请陛下明示。”孙传庭明白,这才是皇帝要自己来做的重点。

    朱常淦看着他,“朕让锦衣卫查过祖地,你在祖地的田亩不过百亩,店铺一间,家中银两不足千两,族中也并没有占据田亩数额巨大者.”

    孙传庭眼睛瞪大,陛下竟然查的如此细致?

    终于,朱常淦说出了自己的最核心的目的。

    “朕让你来掌三边总督,不仅仅是为了这些农民起义军,更是为了让这几省的百姓不再动乱。”

    “想让百姓不再动乱,那就得让他们吃饱饭,可陕西、山西、河南、四川等地天灾不断,根本不可能养活这么多流民,所以,朕只能让湖广、南直隶、江浙等富庶的地方拿出钱来。”

    “朕想让你配合廉政司,借此次机会,彻底清查南湖广、南直隶、江浙等地区。”

    “除了你三边总督的人马,朕也会从三大营中派两万人,协助你。”

    孙传庭的后背不由的汗毛倒立,“湖广、南直隶,江浙,这些地方”

    作为朝中大员,他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些地方背后代表的是哪些人?

    大明朝堂上,几乎一半的人都来自这些地方,从大明第一场科举开始,便以江南等地的进士为最,其后两百年,这种趋势不仅没有削减,反而因为坐师,江南的学子越加如雨后春笋一般。

    占据着大明朝堂的每一个角落。

    明初的国子监,如今在声名上,同样没落不如东林书院。

    孙传庭胸膛起伏,嗓子发干。

    他终于明白,皇帝为什么要让自己替换洪承畴。

    洪承畴虽是福建人,但与东林党、浙党都有牵扯,而自己是山西人,一直融入不进东林党、浙党等人之中。

    怪不得陛下只在陕西、山西、河南、四川、北直隶等灾害频发的地方,设立了团练大臣,反而南直隶、江浙一带的没有设立。

    陛下为的就是将这些匪患驱赶过去。

    一旦匪患入逃亡江南,便可以借机对着江南一带的地区出兵。

    兵马一到,廉政司的人也跟着进驻,清查所有官吏。

    朝堂之上的大臣们定然是不愿意的,可这些地区的官军早已经被陛下给调往山西、河南等地,而官僚、乡绅们还不能自己组建乡勇,抵抗这些匪患。

    因为皇帝在这些地区压根没有设立团练大臣。

    私自练兵,罪同谋反,乃死罪。

    皇帝照样可以出兵。

    孙传庭不住地攥着自己的手指,所有的信息都表明,陛下早就想好了这一切。

    只是到了今天,才终于行动而已。

    朱常淦定定盯着孙传庭的眼睛,“伯雅,可敢否?”

    孙传庭目光如炬,深吸一口气,几秒钟之后,跪下行礼道:

    “回陛下,臣愿往!”

    仅六个字,但朱常淦却是明白,孙传庭定然是下了极大的决心。

    这一步踏出,他相当于一下得罪了半个朝堂。

    “对了,还有一件事,若遇到一个叫红娘子的农民军,不要赶尽杀绝。”

    ps:有书友说:“既然要延续大明,为什么还要红娘子这一支来自我革命?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不矛盾。

    这样做,其实就是为了最大程度上的延续大明国祚

    前面有些线索已经有指向性,有些读者或许已经看出来。

    反过来说,如果仅仅是维持崇祯那般的大明朝,有什么意义?

    新年快乐!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