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襄王:吾儿,你要为改变大明而努力 (第2/3页)
打一仗吧,好不容易碰到一个敢正面出击明军,不打一仗太可惜了。”
“打一仗!我就不信大明军能有岳託贝勒说的那样神?”
多尔衮旗下正白旗两个固山额真,狞笑着说道:“这些大明的百姓实在是无趣,筋骨都僵硬了,打一下明军也松一下筋骨不是?”
“哈哈~~”
每一个固山额真下领兵7500人,他们都曾参加过之前的一年之前的对大明之战。
对上一次入关之战记忆犹深,仅仅在京畿地区,就俘获人畜18万。
所以在听到岳托部打了败仗的时候,第一反应同样是不信,大明朝要是真有那样的神兵利器,怎么上次在京畿地区不拿出来?
那可是京师,非要等到这次在通州才亮出来?
说不过去嘛!
“再等等!”坐在主位上的多尔衮却是始终不松口。
手指紧紧地攥紧,他给皇上的信中已经将自己的担忧说的清清楚楚。
明朝竟然能将一战将岳託一万多人马给斩落马下,便说明大明朝已经有了威胁八旗兵的实力。
所以他在心中奏请满清皇帝皇太极,更改路线,不再绕道山西,而是直接掳掠山东即返回。
虽然那样可能俘获的人畜少一些,但相对而言安全许多。
可他这样想,岳託却不这样想。
岳託在明军手中吃了大亏,如果不能打一仗挽回颜面,那他回去可是无脸面见皇太极的。
不仅他不这么想,八旗的将士们也不这么想,一个个吵吵着要赶紧分兵南下。
他们是来干嘛来了?
是来攻城略地,来俘获人畜财宝来了,眼看着已经到了明朝的土地上,却不让他们分兵出去掳掠,他们心中的怒火也在一天天累积。
清军这么多年,野战从无败绩,更加的让他们骄狂。
所以哪怕多尔衮作为亲王,也已经有些压不住他们了。
……
曹化淳所在的中军,他在听着李邦华和秦良玉在谈论针对满清接下来的战局分析。
“督师,满清的实力还不足以支撑长期战争,我们可以参考于谦于少保的京师保卫战策略……”
勇卫营、京营、白杆兵之所以驻扎在通州,其中很大的原因,就在通州储存了大量的粮食,运河运过来的粮食,足够七万人吃两年。
而且三大营不进通州城,就在城外列阵相迎,一方面是大明的信心不能降。
更重要的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火器的威力,三大营手中有120门先进火炮,6000火铳兵。
如果大明军队坚守城池的话,火铳就失去了作用,因为不在射程之中,只能用火炮轰击敌人,但三大营手中的火炮,是没有办法搬上墙的。
还不如让三大营在城池外面列阵迎敌,前排用火炮、火铳击打敌人,中排用弓箭手射击敌人,城池上再用火炮轰击敌人,形成一个立体防御网,这样杀伤力就大大提升了,可以保证最大限度地利用火器打击敌人。
即便对方六万骑兵全部过来,也有的打。
曹化淳点头,“军机处的意思是,让我们就卡在通州这块地方,将他们给牢牢死遏制在京城以东,等着各关宁、登莱、宣大、密云、保定的兵力到达。”
“孙应元,黄得功听令!”
“末将在。”
“你们率两万骑兵,前往与满清骑兵对峙,相聚五里之外,不断骚扰。”曹化淳起身肃然说道:“可与之交战,但不可死战,可佯装败退,吸引清兵追击。若对方不追,便继续骚扰。”
“末将领命!”
在大明的其他各路兵马没有到之前,以骚扰为主。
……
乾清宫内,
朱常淦听着王承恩汇报上来的消息,不由眉头紧皱,“六部之中这种情况不是第一次了吧?”
户部、兵部给各地拨付出去的饷银和粮草,在东厂的抽查之下,竟然只有一半。
“回皇爷,这……”王承恩说了一半不敢说了。
朱常淦冷哼了一声,“真的以为三大营出了京,真就没有办法治他们了不成?”
崇祯死前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诸臣误我!”
对于这句话,可能大多数人认为是在推卸责任。
但如果考证过崇祯年间的朝政的人,大部分人都会认同这句话有多么正确。
确切的说,崇祯一朝,有两种人最痛苦。
第一种人叫崇祯,第二种人叫百姓,而最幸福的就是中间那波当官的。
他们的主要工作总结起来就四个字,“欺上瞒下”。
具体特点:除了实事,什么都办;除了脸,什么都要。
崇祯每天打交道的就是这波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