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2章 东南亚及南亚文明概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62章 东南亚及南亚文明概述 (第3/3页)

”或者“神授导师”。

    第二等级“刹帝利”,这个阶层特指归顺雅利安人的当地国王、部族首领、土地主、王族、贵族、士族、知识分子等阶级,他们也称“王种”,他们是从事军事、政治的人士,按照婆罗门典籍记载刹帝利主要职责是世代守护婆罗门。佛祖释尊就是出身于刹帝利阶级,因此佛教的创始人应该是黄种人。在古越语中,刹帝利的意思是,“刹sha”是知道、知识、智者、通神、神谕等意思;“帝di”是土地、嫡系等意思;“利li”是美好、善良、顺从等意思;刹帝利的意思是“顺从的正宗神师”。

    第三等级“吠舍”旧译“吠舍、吠奢、毗舍、毗奢”,由于这些读音原音相差太大,因此“吠舍”新译为“外夏waiya”,该阶层特指居士、田家、商贾。他们是从事农业、畜牧、手工业、商业等生产事业的普通平民阶级,由当地顺民和普通雅利安人组成。在古越语中,“外夏waixia”的意思是,“外wai”与“卫wei”近音,“卫wei”是男性、父系、父族等意思;“夏xia”与“娅ya”近音,“娅ya”是女性、母系、母族等意思;“外夏waixia”的意思是“母族的男性族人”或者“母族的衍生父族”,也就不受母系氏族社会氏族、制度和宗教限制的自由民。

    第四等级“首陀罗”,这个等级的人民只能从事伺候用餐、做饭的高级佣人和工匠等工作,他们基本上属于被雅利安人征服的俘虏和人民,他们大多数人沦为奴隶,失去财产和自由,他们只能接受统治者的奴役、压迫和剥削。从古至今,这个阶层的人民都是印度革命的基础力量,他们从来没有放弃争取自由、平等和尊严的权利。在古越语中,“首陀罗”的意思是,“首shou”是昏暗、蒙昧、愚蠢等意思;“陀tou”是学校、管教和教官等意思;“罗luo”是知道、知识、老师和智者等意思;“首陀罗”的意思是“需要神师管教的蠢人”。

    婆罗门的教义和制度是雅利安人在印度统治者地位得到确认,以及合法化,对平衡各方利益,消除战争、稳定社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也导致更大的社会危机。本来母系氏族社会的制度和神权已经严重危害人类的自由、平等和公正,婆罗门制度出现后本地区大多数人民由于完全失去自由、平等和公正,他们的生活陷入更大痛苦和无穷无尽的灾难之中。因此,印度社会从开始就注定是一个充满痛苦、绝望、冲突和战争的动荡社会。

    一直到公元前623年,在尼泊尔迦毗罗卫国(在今尼泊尔南部提罗拉科特附近)才诞生一位世界级的伟大圣人释迦牟尼,他是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他们属“刹帝利”种姓,他深刻认识了人生苦难和痛苦,以及社会禁锢、不平等和非正义,因此他在萨满教、耆那教等本土宗教的基础上,创立的佛教,佛教认为人生的痛苦和空虚是由本质性的因素造成的,人要摆脱和消除人生的痛苦,必须通过道德修行,断绝人的情欲和追求,回归无欲无求的自然状态;空无和空虚才是世界万事万物的本质和归宿,只有保持净空的精神状态,人生和灵魂才能得到升华和永生。同时,佛教倡导人人平等,万物平等,世界一切有灵魂的事物皆可以成佛;执行严格清规戒律,行善积德,弃恶扬善,强调“善有善报,恶有恶终”等道德观,全面净化社会风气。因此,佛教得到了古印度中下层人民的广泛支持,佛教成为古印度社会一股生机勃勃的改革力量。但是此时,古印度已经经历了婆罗门1600年左右的漫长统治,由此可以看出,人类的任何一次觉醒,都要经历相当漫长的生活苦难和思想挣扎!

    佛教在印度称呼为bojim/bogim,在古越语中,bo是男性长老、尊者;jim/gim是问神、求神、占卜等意思,相当于汉语中“贞”、“真”等意思,甲骨文的卜文中经常有出现“贞zhe

    ”字,“贞”字在卜文中的意思是“神师说”或者“神说”的意思;因此bojim的意思是“神言尊者”。早期佛教称呼本教修行者为“沙门same

    ”,“沙门same

    ”与“萨满sama

    ”非常近音,是同一个词语的不同读法,而且佛祖于耆那教教主大雄一些修炼道德,而耆那教强调他们的宗教起源于jim即萨满教,因为jim是萨满教的主要世俗行为。因此,萨满教是佛教的重要基础。正因为如此,佛教传入中国和亚洲各国后,没有水土不服的现象,很快融入的当地文化和民俗之中。“沙门same

    ”在古越语中的意思是,“沙sa”是知道、知识、老师等意思;“门me

    ”是天、天神等意思;因此“沙门same

    ”的意思是“天师”和“神师”。

    婆罗门教和现代印度教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经典《吠陀经》即Veda,因此本经文又译为《韦达经》、《韦陀经》、《围陀经》等。也许《吠陀经》从一开始就有两个名字“吠陀vetuo”和“吠达Veda”,那么《吠陀经》古越语翻译的意思是,ve是画、书写、经文、经典等意思;“达da”是河流、流畅等意思;“陀tuo”是学校、导师、祭司、教导等意思。因此“吠陀”的两个意思即“自然流畅的经典”或者“祭司教导的经典”。雅利安人入侵印度的时候,他们应该还没有精通文字和创作,《吠陀经》应该是印度当地精通古越语的沙门知识分子,根据雅利安人需要和讲述而创造的。因此在《吠陀经》中有很多东南亚及南亚次大陆古老民族语言及意义表达方式。

    由此可见现代人类不仅在种族上同根同源,而且在语言、文化、宗教和习俗上也是同根同源的,如果谁非要用孤立和狭隘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历史和文化,他们就是井底之蛙,他们将无法理解人类的历史和文明,更不可能认识人类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