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章 惭愧情人远相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feishuwx.net
    第六章 惭愧情人远相仿 (第1/3页)

老和尚那双慧眼猛地睁大,似乎在怀疑自己听到的,继而恢复过来,方自平和道:“小施主打算怎样安葬令慈?”

    卫璧以他那肉呼呼的小手挠了挠头,很快做出决定:“嗯,还是先火化,再行安葬吧!”

    老和尚这次更为吃惊。

    要知道在当时,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风俗习惯可一律都是土葬。除了出家人,以及一些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没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讳,公然来实行火葬?

    因着这一决策,令老和尚对卫璧的兴趣大增。说不定在心头,已是认定他小小年纪,就具有无穷慧根哩!

    不过捏,老和尚同时也在犯难。

    面前的这位“话事人”,年纪实在太小。而逝者的胞弟,不日就将赶来。倘若到时候大发雷霆,也是在情理之中。

    ――这可如何是好?

    踌躇片刻,老和尚忍不住开口问道:“小施主因何要决定为令慈‘火化’安葬?”

    卫璧这下也犯难了。

    古今观念的迥异,只能是鸡对鸭讲。

    执意如此,自己的身份倒是够了,可这年纪,明显是差了不止一点点儿。

    蓦地灵机一动,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闪现在他的脑海。

    于是乎,在老和尚的眼中,这名充其量才两岁大的孩童,那两只“婴儿肥”的胖嘟嘟小手,正做出合什见礼状,样子要多滑稽,就有多滑稽。

    怪异情形还不止如此,小不点更以稚嫩的童音,成熟的语气,向他缓缓诵道: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惭愧情人远相仿,此身虽异性长存。”

    几至泰山崩于面前而色不变的老和尚,瞠目结舌,一脸呆相。

    过了好一会儿,才“啊”的一声,惊呼出来。耸然动容的面部表情要多精彩,就有多精彩。

    “你,你施主?”老和尚就连说话也变得语无伦次起来。不过内里所蕴含的意念,更多的还是震骇,是惊喜!

    卫璧微微含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稍臾,老和尚终于恢复冷静,当下恭恭敬敬、合什还礼道:“檀越既已有所定见,贫僧自要奉命行事!”

    事情,就这样轻松搞定!

    那位说了,老和尚前后态度的反差为什么会如此之大?

    不但将“小施主”中的“小”字省去,后来连称呼都改成了“檀越”,而且,也将自己由“老衲”变成了“贫僧”。

    一句破诗,就能有这么大的威力?

    要真是如此,我华夏大地舞文弄墨,吟诗作对的真学者、假斯文们都海了去啦,联合国秘书长哪轮的到他们外国人轮流去做?

    事实当然不是这样,你就想去对牛弹琴,那牛~,它也得听得懂不是?

    这首诗实是脱胎于一段唐代著名的佛门公案。

    话说在代宗大历年间,有个隐士,名唤作李源,他想要去四川峨嵋山游玩,就邀约自己的佛门好友,慧林寺的主持圆泽禅师同往。

    禅师欣然允诺,只是提出希望由长安经斜谷,走陆路赶往川中。李源却不同意,提议自荆州入峡,经由长江水路前往。这样顺便还可欣赏长江两岸的壮丽风光,正是两全其美。

    出家人性子恬澹冲虚,随和近人,圆泽又知晓李源的心思,他是担忧去了长安,一些有心人就会怀疑他暗藏求官的念头。隐士嘛,就该清高自在,寄情山水。于是就同意了对方拟定的入川路线。

    一天,他们乘船经过一个叫作“南浦”的地方,因为滩河危险,水流湍急,不得已在天色尚早的时候就停舟不前。此时正有一妇人穿着织锦背心,背后系一大瓮前来河中取水。圆泽禅师望见就流着泪道:“贫僧不愿意经由这条路入川,正是因为她啊!”

    李源又是惊愕又是纳闷,遂开口动问道:“一路行来,类似这样的妇人我们不晓得遇到过多少,吾友为什么要单单对着她哭泣?”。

    禅师直言相告道:“这名女子姓王,已经怀有身孕整整三年。贫僧来生应当是她的儿子,三年未曾分娩,就是等着贫僧前来投胎呀!现在双方相见,自是避无可避了。吾友,请在此间小住几日,待转生后就将贫僧原来的皮囊火化安葬。三天后请来看我,到时我会对你一笑,以作为凭信。十二年后中秋月夜,再请前往杭州天竺寺外相会,界时我们重新聚首。”

    李源嘴巴大张,塞个鹅蛋进去绰绰有余。旋即就后悔不迭,悔恨不该因为一己之私误了好友的性命。那厢圆泽禅师已经开始沐浴更衣,随即含笑坐化。

    三天之后,李源依约去王氏家里探看,果然生的是名男婴,且婴孩看到他就露出微笑,直是应验无疑。至此李源意兴阑珊,再无入川游历峨嵋的兴致,于是干脆就此返程,回转洛阳。

    重新回到慧林寺,李源才晓得圆泽禅师已经将大小身后事都一应安排妥当。自此愈发晓得自己的这名方外好友非是常人。

    转眼已是十二载悠悠岁月,李源如约动身赶往杭州,怀着激荡起伏的心情在天竺寺外静静等候。

    在皎洁明亮的月光照耀下,葛洪井畔忽有牧童骑牛而来,口中唱诵的正是小童先前所道的那两句诗。

    李源晓得该是自己老友,就上前问道:“泽公康健否?”

    牧童答道:“李公真信人也!”

    两人相视而笑,之后一番叙旧,牧童骑牛离去,又唱诵道:“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山川寻己遍,却回烟棹上瞿塘。”

    老和尚是拥有大智慧的禅门圣者,他在少林“四大神僧”中排名第一,可不是凭借的武功,而是佛法领悟和禅性修为。虽然,他滴武学境界,实也在四者中不作第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feishuwx.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