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百零七章 再见卓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百零七章 再见卓如 (第2/3页)

:“从德国留学回来的。”

    张作霖为难道:“李大学士,实不相瞒,现在我们每看见一个留学回来的就觉得像革命党。”

    李谕心中很想说“看人真准”,但嘴上还是解释道:“蔡先生是光绪朝进士及第。”

    “失敬失敬!”张作霖说,转而又问,“不会是革命党吧?”

    李谕说:“是革命党的话,怎么会不带枪?文人你们有啥好怕的?”

    张作霖哈哈一笑:“让李大学士笑话了,俺们现在是草木皆兵,怕了!整个南方都被革命党一锅端,长江北边还有不少省份反了,剩下的没几个。所以朝廷对我们这里加倍重视。”

    李谕突然问道:“张大将军,你的命令是哪里发来的?”

    张作霖说:“当然是内阁。”

    “新内阁?”李谕说。

    张作霖点点头:“对啊。”

    李谕说:“新内阁都是袁项城的人,现在袁大人准备与南方议和,你该不会不知道吧?”

    张作霖一惊:“议和?”

    “张将军不是北洋嫡系,更不是南方革命党的人,如果南北议和后,将军……”李谕故意拖长了语调。

    张作霖顿时吓出一身冷汗:“李大学士,我该如何是好?”

    李谕等的就是这句话,慢慢道:“张大将军,连袁大人都不再对革命党下手,甚至还奏请隆裕太后宽赦武汉革命党人,你现在最好也收手,不然到时候怕成了炮灰。”

    “多谢李大学士提醒!”张作霖说,“吗了个巴子,老子千算万算怎么算漏了这么一茬,但谁能想到这帮革命党进展这么快!”

    李谕说:“我们可以走了吗?”

    “当然可以!”张作霖说,“不过火车要整修一天,另外还要等京城放行的指令,李大学士只能在奉天多待一天。”

    多事之秋,多点程序再正常不过,李谕只能接受。

    张作霖又说:“奉天正好有位大学问家,李大学士可能会想和他见个面。”

    “大学问家?”李谕问。

    张作霖道:“梁启超几天前就到了奉天,一直在等待京城的消息,并没有立刻进京。”

    ——

    梁启超这次是短暂回京,但形势变化太快,一切根本不在他的预料之中,许多谋划甚至刚刚有了初步眉目,就已经不适用。

    但梁启超目前对袁世凯信心很足。

    他的老师“大圣人”康有为是坚定的保皇派,视光绪皇帝为主子;而袁世凯是导致光绪软禁的罪魁祸首,甚至坊间传闻就是害怕光绪亲政后对自己不利,袁世凯还参与了谋害光绪的阴谋。

    总之保皇派对袁世凯应该恨之入骨。

    但梁启超与杨度一样,并非一成不变之人,思想与时俱进,他现在越发觉得袁世凯才是中国的救星。

    李谕在东三省总督赵尔巽的府邸见到了梁启超。

    而蔡元培出于同盟会员的身份,暂时没有出面见梁启超。

    赵尔巽这个人之前提到过,其他的功绩不用多说,最有名的就是编撰了《清史稿》。

    他现在的心情不是很好,因为他的弟弟四川总督赵尔丰被革命党抓住,直接砍了脑袋,是辛亥革命中清朝死得职位最高的几个官员之一。

    “疏才兄弟,”梁启超说,“你也回来了。”

    李谕说:“多事之秋,不回来看看,实在不放心。卓如兄漂泊东瀛十多载,不也回了故土。”

    梁启超说:“十多年不回来,刚踏上中华之土地,我心中颇为感慨,这么多年,终于迎来了所坚持之事。”

    李谕问道:“卓如兄准备入职袁世凯内阁?”

    梁启超说:“袁大人邀请过本人,不过形势尚且不明朗,我并没有同意。”

    李谕又问:“卓如兄认同袁世凯可以扭转乾坤?”

    “除了他,没有人能够做到,”梁启超说,“但我之所以拒绝袁项城之邀,是因为只有身在民间才能发挥我最大的力量进行相助。”

    李谕问道:“您指的是?”

    梁启超说:“项城坐镇朝堂之上,理财治兵,此其所长。在下则以言论转移国民心理,使多数人由急激而趋于中立,由中立而趋于温和,此本人所长也。只有控制舆情,才可影响国民。如果担任了内阁虚位,则无法发挥我的长处。只有身在民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