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五章 采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十五章 采访 (第2/3页)

是个数字!这也是后来徐志摩娶了陆小曼依然花钱大手大脚的原因,——真的是打小习惯了。

    官费留学的话,主要是门槛很高,毕竟每年就派那么有限的几十个人,和现在动辄每年几十万比,实在相差悬殊。

    但是官费留学如果能考上,待遇将会非常好!

    举个例子,钱钟书是公费留学英国,给他的待遇标准是“服装费20英镑,交通费80英镑,每月学杂费及生活补贴24英镑”!

    当时的英国是金本位制,发行的英镑相当值钱,直接和黄金挂钩,每一英镑都直接对应7.3克黄金。

    这么算下来,钱钟书差不多每个月学杂费和生活补贴就是60多两银子!

    作为对比,清朝的知县,一个月俸禄只有4两!当然,大清知县们肯定不会只有这么点钱,每年还会贪污贪污。

    但一个月60多两银子,相当于如今的两万多元,同样可以在欧洲过上小资生活,更别提生活物资匮乏许多的一百年前。

    大清之所以给这么多钱,也是因为觉得他们出去了就代表国家的脸面,不能太寒碜,毕竟面子不能丢!

    由于补贴太多,甚至有很多留学生携家带口一起去国外,同样绰绰有余。

    除了公费和自费,还有半工半读的,最典型的就是中国留学生半工半读第一人——蔡元培。

    由于撑不起留学的花销,蔡元培给驻德国公使馆做兼职,另外还给商务印书馆翻译撰稿。好在蔡元培当时已经名气不小,所以稿费给的非常高,算下来不比公费待遇差,在德国的四年过得蛮滋润。

    濮兰德自然也非常懂李谕的意思,问道:“你对欧洲的大学可有了解?”

    “欧洲大学吗,倒是知道一二。”

    “那你应该听过,我们大英帝国的学校在整个欧洲,不对,应该说在整个世界都是首屈一指的。如果可以,希望你将来到我们剑桥大学与牛津大学深造。”

    濮兰德对此颇为自信,也确实有骄傲的资本。

    李谕说:“若真如此,将不胜荣幸。”

    两人又聊了一会,濮兰德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