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大智慧 (第2/3页)
阵阵冷笑:“你们远在北原,又不参与楚夏军政,看到的只是表面而已。楚夏当前的情况,早不是什么秘密,你们也非外人,只要花点心思体会,这事也能察觉出来……现今的楚夏,比起十年前的楚夏,各方各面看似有着显著的提升,实际上总体实力要弱于原来两倍不止。”
孙奕莫名其妙,他终究是外来人,对于整个国家的历史都是一知半解的,内幕什么的自然不是很清楚。罗萱治理北原多年,有所接触,倒是有点感觉,疑问道:“难道是动作太大的缘故?”
杜彧一时无言,显然让罗萱说中了。
过了片刻,杜彧道:“这国家的发展讲究一个度,循序渐进才是王道。一步一步,有目的的发展,方能不伤民力不损民生,形成良性循环。这步子迈的太大只会扯伤大腿,与国无益。我楚夏复兴,先皇励精图治,经过多年发展,储蓄下大量钱粮物资,以备不时之需。想在倒好,为了开通河渠,将钱粮用了大半,为了扩建城镇,又用去一部分,为了商道的顺畅,又用去许多,加上灌溉田地什么的我都不说了。我不否认开通河渠、扩建城镇、疏通商道、灌溉田地都是于国于民的德政,但滥用民力,对国家的损害,不亚于一个暴君的****。”
孙奕对于杜彧这番话,感同身受,他想到了一个人,一个在中国历史上的暴君,却给无数人洗白的君主杨广。杨广一点也不糊涂,反而但的上“英明神武”这四个字,但是他心太大,大的隋朝根本承受不了。
有人吹嘘杨广的各种功劳,修葺长城、扩建洛阳、开发运河什么的,一件件当然都是利在千秋伟业的德政。但是这么多的德政,如此巨量的工程,却要在短的时间里完成,靠的是皮鞭、刀剑去逼迫老百姓不计生死地劳作乃至尸横遍野才完成,这种做法本身就是****。
一个真正有能力的君主在行政的时候,会合理的把行政计划归纳成十年、二十年来做,更完全可以把相当一部分量的工程交付给自己的儿孙辈去慢慢完成。而不是强迫百姓,胡乱无度的用百姓的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