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8章 转型?(4/4)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48章 转型?(4/4) (第3/3页)



    “…我接了一部戏叫《宝贝儿》,刘杰导演的作品!”

    “刘杰?”

    “《碧罗雪山》还有《德兰》的导演,我在拍《逆时营救》认识他的…”

    刘杰尝试过商业片,去年上映的《捉迷藏》,就是他执导,男主角霍剑华,两人关系不错…

    于是过来探班《逆时营救》,顺便讨论下后续的合作可能,然后被杨小蜜截胡…

    沈旭东…大概知道这么个电影,不过,没有啥具体印象,估摸着口年内、票房不佳。

    “…文艺片?”

    “对!”

    看着表情兴奋的杨小蜜,沈旭东只好违心的恭喜了一句:“加油!”

    ……

    《宝贝儿》找了杨小蜜,注定是失败的,首先,文艺片的受众一般是一二线城市的成熟观众,但杨小蜜的粉丝主要就集中在三四线城市,目标群体并不重合;

    其次,文艺片的收获票房的路径都是先从一二线城市打下口碑,然后再去影响三四线城市的受众。

    比方说《冈仁波齐》、《二十二》…

    最后,刘杰导演的电影…很难收获大众认可!

    因为他并不了解底层,就好像《隐入尘烟》还有最近的《我本是高山》…

    他们塑造的矛盾是脱离现实的困境,《隐入尘烟》这个故事如果发生在城市,那就没问题,但是发生在农村就不合理!

    农村其实是村落,村落的形成,本质是抱团取暖和熟人社会。

    越是贫穷的地方,这种熟人社会的交际越闭塞,并且对壮劳力的需求越迫切。

    所以这种恶一部分是欺凌生产力低没有自保能力的,比如孤儿寡母。

    《隐入烟尘》恰恰相反,它表现的是健全的成熟的并非外来户的壮劳力莫名其妙被全村排挤…

    这是不合逻辑的,村民的恶没有来源没有道理,仿佛是为了排挤而排挤。

    这种无法融入周围社会的孤独感是城市边缘人物更能体会的痛楚…

    所以,《隐入尘烟》只是借鉴了《绿洲》,并没有本土化…

    至于《我本是高山》…

    更扯淡了,直接把贫穷、重男轻女处理成留守儿童没人管以及青少年叛逆,造成女孩们不服管,吊儿郎当天天逛街睡觉不学习…

    刘杰也一样,他看到的只是题材,然后塞满私货…

    杨小蜜演这样的电影,只会事倍功半!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