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香港电影人(4/4) (第2/3页)
,香港电影人不太看得上内地这帮人,也正常,毕竟他们横扫东南亚的时候,内地还是一堆艺术片当道…
不过,去年的《英雄》着实吓到他们了!
2.5亿票房!
看来,内地市场确实有潜力…
陈木胜比较务实,典型的红裤子出身(从基层做起),80年代入行,加入电视台从助导做起,到90年代涉足电影…
03年就北上排片呢,《双雄》嘛!
号称票房将“轻松突破”4000万元。
可惜,最终没能破1500万,以1300万收官…
其实还不错,要知道03年破千万票房的华语片只有八部!
原时空,陈木胜经历了好几年的迷失,尝试在自己擅长的商业动作片之中混合不少新元素,譬如喜剧搞笑类型的《宝贝计划》,由年轻偶像领衔主演的《男儿本色》,加入魔幻元素的《全城戒备》…但个人认为,都是失败作。
一直到《扫毒》包括《危城》,才算唤起了个人风格…
《危城》挺不错的,搬了弗雷德·金尼曼的《正午》的轮廓,夹入反强权的政治隐喻,在塑造英雄主义之外,也落脚于对人人自危后人性的鞭笞。
可惜,赶上了小鲜肉最巅峰的那几年,上映时候又是《微微一笑很倾城》、《盗墓笔记》肆虐的时候…
一直到《怒火·重案》,但那是遗作…
总结:典型的工匠型导演,与杜琪峰、徐克相比,他的个人风格并不突出,在拍一些情感戏的时候有比较大的问题。
不过在剧本到位的情况下,尤其拍摄发生在香港的故事时,发挥相对比较稳定。
所以,他很喜欢《保持通话》…
见了面,先是夸了沈旭东的《放映室》做得很好,顺便夸了《诛仙》在香港销量很好,然后聊起了《保持通话》,问了他创意来源…
沈旭东回答:“我看了冯晓刚导演的《手机》,然后想到了平常会接到一写陌生来电,假如一通陌生来电是请求救命的,那该怎么办…”
陈木胜慨叹:“…真厉害啊,我们看电影最多看看故事,看看演员表演,看看导演水平,你却能想到新的故事…比香港的年轻人厉害多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