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54章 正中下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54章 正中下怀 (第2/3页)

 这事儿徐正华还真的是想掺和一下,所以只是稍加犹豫,就答应了下来,“可以啊!下午我有场活动,晚上?”

    “好!那晚上我攒个局?”

    “成啊!谢谢刘总!”

    挂了电话,徐正华倒是觉得有点新奇——唱片公司老总给旗下歌手介绍酒厂老板?是希望他买下酒厂吗?

    反正徐正华是觉得,自己做老板的时候,都巴不得让员工好好工作,所以只要机会合适了,他就想对内发点股票当红包。

    百盟书

    培养主人翁精神嘛,归属感嘛!

    这老板倒好,把旗下歌手往别的事情上引。

    但是……无所谓了。

    正中下怀。

    于是马上调出谢淑仪的电话,打过去,“姐,帮我查查现在贵省茅草镇那边的酒厂的情况,尽快。”

    这事儿的优先级是低于吃进甲骨文的股票的,所以还没开始弄。

    谢淑仪应该是还在跟人开会,闻言停了片刻,但还是答应下来,“那我先让小米给你查,我开完会再给你弄。”

    “成。”

    挂了电话,管玉兰欲言又止,但最终没开口。

    倒是陆桃,忍不住说:“正华,你要小心,大家都很喜欢从你们这些歌星手里骗钱。我做主持人没几年,已经听说很多例子了。”

    徐正华哈哈一笑,搂过来亲一口,“谢谢提醒,我知道啦!”

    下午的新车发布会照常参加,66万不能不挣,马上准备要在魔都买房子了,大概率要把前后两次在魔都挣的这点钱都留在这里。

    当天晚上的饭局,是在这边的一个高端俱乐部里的私房菜。

    徐正华并无顾忌的把小姐姐陆桃带上了。

    人家过来快两天了,能给的都给了,能熟的都熟了,却什么都没要,甚至两天都没怎么敢出门,现在这么私密的场合,你要是还不带人家出门透透气,让人家自己待在酒店里,那就不大像话了。

    同样的,把管玉兰也带上。

    刘君羡带来了他的朋友,听介绍,是一家投资银行的高管,然后就是那位“贵省荣和烧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叫杜明章。

    老实讲,第一眼印象,徐正华就有点吃惊。

    倒不是说这位杜明章看上去也就三十出头,着实有些年轻,主要是以徐正华的观人之术,一眼看过去就知道,这家伙肯定不是做酒类酿造这种实业的。

    他的气质、风度,更像是一个搞金融的精英男士。

    果然,席间一试探,他之前竟真的是在魔都这边做了近十年的银行业。

    这下子下午时候收到的传真上,关于现在茅草镇那边酿酒行业资料中的一些不解之处,一下子就得到了解答。

    根据资料显示,茅草镇的酿酒历史,最远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在近代以来的话,也一直都是方圆一带著名的酿酒中心。

    在本世纪初,当地的烧酒还跑到国外拿过奖,当初也算小兴盛了一把,但其实当地的酿酒行业,一是乱,大大小小的酒厂很多,二是总产量其实有限。

    目前能够查询到的一些公开资料,那边的大酒厂主要是三家,分别是“成义烧酒”、“荣和烧酒”和“恒兴烧酒”,规模最大的成义烧酒,年产量也就六七百吨,规模最小的恒兴烧酒,年产量才三百来吨。

    整个镇子二三十家烧酒厂加起来,年产量估计在2000吨左右。

    相比之下,国内白酒的老大,全球驰名的汾酒,年产量高达五万吨,也就是一年一亿瓶!五粮液略少,年产量也在四万吨上下。

    在这两家面前,可以说,现在的整个茅草镇的所有酿酒企业加一块儿,都不值一提。

    甚至在90年代之前,茅草镇的酒,其实主要销售地都是在贵省一隅之内,向周边省份和国内大都市的辐射,都比较少。

    一直到两年前,面前坐着的这位名叫杜明章的金融业高管,忽然入主“荣和烧酒”,据称是全资收购,花了接近三千万,并随后又投入两千万进行厂房扩建和设备升级,不但成功把荣和烧酒的年产量提升到了600吨左右,还成功地推出了一款名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