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章 今夕是何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章 今夕是何年 (第2/3页)

    别看方才长孙无垢为太医们求情时,说的那样深明大义,再次见到小儿子这副模样,长孙无垢的眼泪又不争气地流了下来。

    “观音婢,要不你先回去歇着吧,朕自己在这里等孙道长来就是了。”

    看着长孙无垢的模样,李世民没来由的一阵心疼,更加有些恼怒那些太医的无能。

    “陛下,老奴方才尝试着给晋王殿下输了点儿内力进去,可惜也毫无反应,奇怪的是那些内力却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寝殿里只有李世民、长孙无垢和大内太监总管三人在,张阿难低声地说道。

    听到这话,李世民就是一怔。

    要知道,这位张阿难可不是普通的大内总管,其在隋文帝仁寿年间已任事,唐高祖武德年间,参秦王李世民幕府,从平诸雄,功勋卓著。

    到了贞观年间,历任谒者监、内给事,封汶江县侯,累左监门将军,如今快六十岁了,一身功力已经到了“先天”巅峰,距离“半步武道通神”也只有一步之遥。

    他们几个在这里说话,躺在床上的李治也听得清清楚楚的。

    其实,李治早就醒过来了,奇怪的是他就是睁不开眼睛,说不了话,浑身上下也动不了。

    只能听到周围有来来去去的人,声音有男有女,还有的声音他却分辨不出来是男是女?

    其中有一个女人的声音很是甜美,李治一直想睁开眼看一看,这样甜美的声音到底配了一副怎样的相貌?

    只是,她嘴里总是“雉奴”、“雉奴”的叫着。

    李治心里有些好笑,没想到这位陌生人也会跟自己开玩笑啊。

    李治的老爹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没什么文化,他的名字是小学老师给取的,叫“李志”,希望他志存高远。

    当年给他上户口的时候,办事员写了“李治”二字,问老爹可是这个名字吗?

    他哪里认识字啊?

    只是听着“李治”跟“李志”也没什么区别,从此之后就没有了“李志”,而只有“李治”了。

    为了这个名字,上学和工作之后,没少被人善意地开玩笑,叫他“雉奴”也是其中一种。

    只是这些人说话,怎么有这么浓郁的陕西口音?

    又是太医,又是奴婢,还有皇上和晋王?

    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李治觉得很累,从骨子里累到心灵那种。

    中医本硕连读毕业,工作了三年,也抗疫了三年,一朝放开之后患者激增,就连他所在的中医科病房,都住满了病人。

    虽然李治才二十七岁,却已经当上了他们科室的副主任。

    一是凭借过硬的医术和文凭,二是他们科室原来的老主任和一名副主任,在那次援鄂的“战疫”中,永远地离去了。

    李治从小就喜欢中医,更喜欢研究华夏流传下来的养生之法,比如“五禽戏”、“八段锦”或者“太极拳”。

    常年坚持下来,不仅让他很少生病,更是练就了一身不俗的“本领”,他总是跟别人炫耀说,他找到了“气感”。

    可惜,没有人会相信他的话,只是哈哈一笑就过去了,不过倒是羡慕他有一副挺拔的身材。

    就是这样的一个年轻人,连续工作了两天一夜之后,终于还是病倒了,也累倒了。

    “孙道长,您终于来了,快请来看看雉奴吧——”

    都到二更时分了,一名仙风道骨的道人,才走进了“丽政殿”。

    “嗯?皇后娘娘,您今日做了什么事吗?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进来的老道,先给迎上来的长孙无垢行了礼,当他抬头之时,却愣在了那里。

    这位孙道长不是旁人,正是大唐大名鼎鼎的神医孙思邈,京兆华原人,相传为楚大夫屈原的后人,据说生于西魏大统七年。

    这样算来,今年已经九十四岁了,看起来却像三四十岁的人一样,步履轻盈、满面红光。

    “孙道长,不是观音婢有恙,是雉奴受伤了,昏迷大半天了还没醒过来。”

    见到孙思邈进来,李世民也急忙起身过来迎接。

    这位孙道长也算是皇宫里的常客,除了时常去给太上皇李渊诊治,更多地是给长孙无垢治疗气疾。

    而这几年,似乎才十岁出头的长乐公主李丽质也患了气疾?

    更是让长孙无垢心疼的不得了,连李丽质跟她侄子长孙冲的婚事,都因此而向后推延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