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千里江山图 (第3/3页)
珠……
种种恶名,不绝于耳。
耳边听着赵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对赵桓和赵构的评价,赵佶忍不住想:“若是江鸿飞乃我之子……”
赵佶随即苦笑,自嘲道:“吾何德何能,育此英姿盖世、武定四方、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之子?”
女婿?
这个女婿倒是不错,就是有点费丈母娘啊!
江鸿飞羞辱赵构、惩治赵构一事,赵佶也听说了。
对此,赵佶也是唏嘘不已!
对?
错?
谁对?
谁错?
赵佶已经分不清楚了,他也不愿意在这样的事情上瞎纠缠。
别说赵构了,万国城中的人,包括他在内,谁不是如此?
而且,赵构才多少妃嫔、女儿,他十七岁成婚,光有封号的女人,就有一百四十三人,还有五百零四没有封号的女人,全盛时期,后宫中的女人过万。
后来,赵桓登基后,将年纪大些的,全都放出皇宫。
剩下的,最后全都被江鸿飞接手了。
江鸿飞还把他的所有女儿、不少孙女、外孙女、侄女、侄孙女全都收了。
若论在这方面受到的伤害,赵构哪能跟他相比?
可跟赵构还放不下,赵桓自欺欺人不同,赵佶是真的放下了。
如今他已褪去了龙袍加身的辉煌,他的眼中不再有江山社稷的波澜壮阔,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
他漫步于万国城的一隅,脚下是岁月铺就的青石板路,两旁是历经风霜却依旧挺拔的古木,仿佛每一片叶子都在低语过往的繁华与沧桑。
“放下,并非忘却,而是将过往的烟云化作心间的一抹淡然。”
赵佶轻声自语,声音虽轻,却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豁达。他深知,自己曾是那个时代最为耀眼的星辰,但星辰亦有陨落之时,而真正的智者,是在光芒散尽后,仍能寻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万国城中,四季更迭,人事已非,唯有他,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长河,站在了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
夜深人静之时,赵佶独坐书房,提笔挥毫,墨香四溢。他不是在书写历史的篇章,也不是在描绘自己内心的风景。
他在创作。
赵佶想画一幅《千里江山图》给江鸿飞。
赵佶当然不是无缘无故的讨好江鸿飞,他是想以自己的才华、以对江鸿飞的恭敬,换取他赵氏的一线生机。
说得直白一点就是,赵佶是想求江鸿飞放他们赵氏离开万国城,哪怕只是当贫民百姓。
最不济,也要求江鸿飞放他一两个子孙离开万国城,像普通人一样,结婚生子,延续香火。
月光透过窗棂,斑驳地洒在绢布之上,与墨色交织成一幅未完的梦境。
赵佶的笔触细腻而深邃,每一笔都仿佛承载着他对过往辉煌的追忆,以及对未来未知的期许。
他心中所构想的《千里江山图》,不仅是对广袤国土的壮丽描绘,更是他对自由与希望的深切向往。
画中,山川连绵不绝,云雾缭绕其间,江水悠悠,仿佛能洗净世间一切尘埃。
赵佶巧妙地运用他的艺术才华,将自然界的雄浑与柔美融为一体,试图在这方寸之间,展现出他心中那片未被囚禁的天地。
然而,笔锋之下,却也藏着几分不易察觉的哀愁与无奈,那是对家族命运的忧虑,也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随着画卷的缓缓展开,赵佶的思绪也飘向了远方。他回忆起与江鸿飞的数次交锋与对峙,那位权倾一时的霸主,虽冷酷无情,却也有着不为人知的柔情与抱负。
赵佶深知,要想说服江鸿飞,仅凭一幅画是远远不够的,还需有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与利益交换。
赵佶望着窗外繁星点点的夜空,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微笑。
在这一刻,他仿佛与天地、与万物融为一体,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神境界。
与此同时,赵佶运笔如飞。
画面细致入微,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图,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等静景穿插捕鱼、驶船、游玩、赶集等动景,动静结合恰到好处。人物的刻画上,极其精细入微,意态栩栩如生,飞鸟用笔轻轻一点,具展翅翱翔之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