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六十二章 主动的郑太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六十二章 主动的郑太后 (第2/3页)

础全部被消灭……

    与此同时,江鸿飞给剩下的人,免债、分田、分粮,还免了两年税……

    ……

    就在汴梁城中的穷苦人狂欢,权贵阶层瑟瑟发抖之际,后宫中赵宋王朝的皇室之女和宗室之女也在悲伤和忧心忡忡!

    要知道,亡国的皇室之女和宗室之女基本上都会成为新王朝权贵的玩物。

    远的不说,就说赵宋灭后蜀,赵匡胤就收了花蕊夫人;赵宋灭南唐,赵光义就熙陵幸小周后。

    所以,赵宋王朝的皇室之女和宗室之女,很清楚她们会有什么样的下场。

    果然!

    很快,赵玉盘等十位帝姬、宗姬就进了后宫,然后跟郑太后、朱皇后等人说了,江鸿飞已经将所有赵宋王朝的皇室之女和宗室之女都收入自己的后宫。

    见她们全都成了江鸿飞的女人,有人哭,有人闹,有人接受不了,还有人想要以死殉国。

    以身殉国的声音刚出,就有人反对:“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嚷嚷着要为赵宋王朝殉国的人,听了这首诗了之后,沉默了。

    是啊。

    赵宋王朝又不是她们这些女人丢的,她们为什么要为赵宋王朝而死?

    还有,难道只许赵匡胤、赵光义抢别人的女人,难道就不许别人抢赵氏的女人?

    赵玉盘等已经被江鸿飞收了的帝姬、宗姬,也劝众女,说江鸿飞宽宏大度、年轻俊朗,根本不像外界传得那么残暴嗜杀,事已至此,大家便委曲求全吧。

    听了赵玉盘她们所说的,郑太后心下就是一松!

    老实说,郑太后真不觉得现在的情况比之前更坏。

    首先,郑太后觉得,虽然她看起来,也就三十来岁,但她的实际年纪毕竟已经四十出头了,江鸿飞未必会碰她。

    退一步说,郑太后觉得,就算江鸿飞对她有性趣,也没什么,她无所谓。

    三十如狼,四十如虎,她已经久旷多年,正好趁此机会再当回女人。

    也就是说,郑太后不怕失身,她巴不得江鸿飞对她有性趣,甚至担心江鸿飞嫌她年纪大,对她没有性趣。

    郑太后之所以如此,不是她贱,而是她清楚,这才是最好的选择。

    不。

    应该说,是江鸿飞给了郑太后新的选择,甚至是机会。

    郑太后年轻时容止端丽、博学多才,才华横溢,又擅长顺承君心体察帝意,所以宠异六宫。

    而且,郑太后还继承了宋宫“乐进淑女”的传统,鼓励赵佶多收女人,也愿意照顾那些怀了赵佶孩子的宫人。

    比如,赵构的母亲韦氏,就多受她的照顾。

    还有,赵佶宠爱的大刘贵妃(也就是赵福金的母亲),去世时,她主动收大刘贵妃当养女,还很大度的支持赵佶追封大刘贵妃为明达皇后,既让赵佶感激她的善解人意,又一定程度上保留了皇后的体面。

    后来,小刘贵妃入宫专宠,风头隐隐盖过她这个中宫,可她依旧不争不抢,淡然处之。

    小刘贵妃死后,赵佶非常悲伤,想追封小刘贵妃为明节皇后,郑太后也欣然支持。

    像这样的事,郑太后做过太多太多了。

    所以,赵佶后宫中的女人,无一不念郑太后的好,甚至就连赵佶都承认,他子嗣昌盛,是郑太后的功劳。

    郑太后也因为其资历高、功劳大、人脉广、最受赵佶宠爱,又受所有人尊敬,当了近二十年的皇后,哪怕她唯一的儿子早夭,都没有女人能撼动她的地位。

    总之,郑太后是一个极有手段的女人。

    按说,像郑太后这样的女人,肯定能有一个不错的结局。

    可郑太后千算万算,机关算尽,还是漏算了一个人——赵桓。

    不。

    不能说,郑太后漏算了赵桓。

    滴水不漏的郑太后,其实早就在赵桓身上布局了。

    首先,在王皇后死后,郑太后主动收养了赵桓和他妹妹赵金奴,对他们兄妹照顾有加;

    其次,正是因为有郑太后这个养母的暗中支持,赵桓才能坐稳太子之位。

    后来,郑太后还买了个保险,那就是借赵佶的手把她的两个嫡亲侄女郑庆云和郑钥恭赐给了赵桓,准备让她们走她的老路。

    按说,郑太后都已经准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