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六十一章 岳飞杀秦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六十一章 岳飞杀秦桧 (第2/3页)

有数十万大元铁骑的情况下。

    不久前,张叔夜又劝赵佶带着太子赵谌跟他一块杀出城去。

    可赵佶也觉得,事到如今,再想出城,实在太晚了,根本就没有成功的可能性,也没有同意。

    结果,江鸿飞君臣很快就将内城中的灵马全都收走,接着又将内城中的兵甲全都收走。

    如此一来,张叔夜也没了办法。

    如今,赵佶、赵桓的肠子都悔青了。

    但这又能如何?他们已经是砧板上的鱼肉,只能任由江鸿飞宰割了。

    赵佶、赵桓父子见面后,赵佶既恨铁不成钢,又痛心疾首地说:“汝若听老父之言,便不会遭今日之祸!”

    没错!

    赵佶后悔至极!

    赵佶真不是没有别的选择,也不是非得将皇位传给赵桓不可。

    赵佶的三子郓王赵楷,自小聪明伶俐,文采非凡,又精通琴棋书画,并且擅长画花鸟,当初偷偷参加了当年的科举考试,竟考中了头名状元,赵佶得知后非常高兴,但是又怕被天下人说闲话,毕竟皇子考中状元是前所未有的事情,于是赵佶就点了考中第二名榜眼的王昂为状元,但实际上状元却是赵楷。赵楷就这样成了历史上身份最高的状元。而且赵楷风流孝顺,本来是赵佶心中最理想的继承人,只可惜造化弄人。

    赵佶的五子肃王赵枢,有过目不忘的才能。

    沈元用素以记忆力惊人而闻名于赵宋王朝。

    有些文章,沈元用只要听一遍,就能背诵。

    一次,赵枢和沈元用一块看到了一座唐朝的石碑,那块石碑上记载着三千多个字。

    沈元用站在石碑旁看了遍,又读了一遍。

    赵枢则只在一旁听了一遍。

    回到住处后,沈元用想要卖弄一下他的本事,便默写出了那篇碑文。

    但有十四处,沈元用忘了,只能画圈。

    沈元用将他默写出来的碑文拿给赵枢炫耀。

    赵枢看完,拿过笔来,将沈元用没写上的地方,全都添上。

    不仅如此,赵枢还改正了沈元用记错的五处地方。

    后来,沈元用拿着这篇碑文回去一对比,竟然一字不错。

    自那以后,沈元用就对赵枢佩服得五体投地。

    赵佶的第六子景王赵杞,孝顺至极。

    自从赵佶被赵桓放出来,赵杞每天都陪伴在赵佶身旁,夜不解带、食不食肉的照顾着赵佶。

    结果,还不到二十岁,赵杞因为忧愁赵宋王朝的江山社稷和担心赵氏的未来而变得须发皆白。

    赵佶的第九子康王赵构,资性朗悟,博学强记,读书日诵千余言,并学习琴、棋、书、画,尤其在书法上颇有造诣,他写的瘦金体,完全可以以假乱真,同时他还擅长箭技,可谓文武双全。

    可能,赵佶在这几个儿子中随便挑一个当继承人,而不是将皇位传给不孝又愚蠢至极的赵桓,事情都不会到了如今这般田地。

    这么说吧,早知今日,在赵桓出生的那一刻,赵佶就把赵桓给掐死了,不,赵佶就是把他自己阉了,他都不会让王皇后怀上赵桓的!!!

    当然,如果让赵佶重新选择一次,赵佶死都不会听那群大臣的禅位!!!

    话说,赵佶还是有点骨气的,他偷偷准备了一把短刀藏在袖子中,准备在江鸿飞真的废掉他和赵桓之际,就自杀殉国。

    跟赵佶一比,赵桓就太不济了,他连路都不会走了,只能被李若水搀着,来到了大庆殿上。

    见江鸿飞坐在了他们父子从前坐的龙椅上,赵佶和赵桓心里全都充满了苦涩!

    不多时,赵楷等赵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以及一众宋臣,全都被带到了大庆殿上。

    不用人威胁,赵桓就带头,向江鸿飞行了大礼。

    让人意外的是,赵佶没动。

    赵楷等人见此,迟疑了一下。

    赵佶见赵楷等人也要找死,他赶紧给赵楷等人使了个眼色,让他们跟着赵桓跪拜。

    有赵佶的示意,赵楷等人全都跟着赵桓跪拜了下去。

    这样一来,赵佶就显得很突兀了。

    可江鸿飞仿佛没有看见赵佶没有跪拜一般,也没让一旁冲着赵佶怒目而视的一众大元文武大臣去逼赵佶跪下。

    江鸿飞甚至没有猫戏老鼠,而是直接就冲许贯忠点了点头。

    许贯忠见此,将早就准备好的诏书,拿出来,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这道诏书的内容很简单,就是宣布赵宋王朝结束了,赵佶、赵桓等赵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全都废为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