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行业潜规则 (第2/3页)
阐述任伯年的生平:“作为海上画派的名家,任伯年在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名气。”
“但是在画了大量的团扇、折扇之后,他也逐渐打响了自己的声名,慢慢的确立了自己在画坛上的地位。由默默无闻的画匠,一跃成为了当时润格最高的画家。”
祁象娓娓而谈:“那时,画卷是按尺幅来处钱的,他每尺画约三元大洋,是普通画家的好几倍……”
此时此刻,旁人倒是听出一些味道来了,若有所思:“你的意思是,任伯年的画卖得好,所以在当时就已经有人在仿冒了?”
“未必是别人在冒仿。”
祁象摇了摇头,轻叹道:“任伯年成名之后,常常接受大量的订单,有时候一天不得不画十几幅,甚至几十幅。巨大的工作量使他常常体力不支,只好靠抽大烟提神……”
“这是在透支生命啊,所以在五十六岁的时候,任伯年就因病去世。临终前,一生积蓄被亲戚骗走,身后家里经济萧条。”
祁象有些嘘唏:“任伯年有一子一女,儿子虽然也懂绘画,但是和他相比,相差很远。倒是他的女儿,继承了他的衣钵,能够模仿他的画。”
“所以在任伯年逝世之后,他的赝品就充斥于市……”
祁象环视四周,淡淡笑道:“这样的情况,大家不陌生吧?”
一帮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笑得有些微妙。
何止不陌生,简直就是行业潜规则啊。
近些年来,行业内屡屡爆出,一些现代知名大画家去世之后,他的家人联合学生,利用大画家遗留下来的印章,大批量复制生产所谓的“遗作”圈钱。
这种状况,简直称得上是顽疾,市场的毒瘤,许多人深恶痛绝。
问题在于,只要有利可图,这样的风气肯定是禁止不住的,以前有,以后肯定还会继续,也是让人头疼。
这时,大家都懂了,有人挑明道:“小兄弟,你的意思是,两幅画之间,有一幅是任伯年女儿的……仿作?”
“应该是……”祁象点头。
“证据呢?”有人迫不及待道:“哪一幅才是赝品?”
“赝品……应该是……”祁象手指头举了起来。
与此同时,其他人精神一振,目不转睛的关注起来。废话一堆,这个才是关键呀。
庞大老板的心,也随着祁象的手,慢慢浮到了空中,七上八下的。从本心来说,他的确不在乎一幅两幅画,但是这样轻易送人,又觉得有些不爽,纠结。
众目睽睽之下,祁象却有些不确定,叹气道:“说实在话,这两幅画,真让我为难了……”
看到祁象又卖关子,一帮人顿时怒目而视,眼睛快要喷火。
“咳……”
感觉犯了众怒,祁象连忙补充道:“主要是两幅画,都各有毛病,看起来不真!”
“什么?”
出乎意料的答案,自然让众人愣住了,惊疑不解。
“两幅画都有问题?怎么可能……”
许多人表示不信,不过却有不少人心中一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