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六郡良家子 (第2/3页)
以及太仆夏侯婴,均走马灯似的频繁出入禁中议事汇报,可见大事将近。
而张子房的奏章,算是给焦躁不安的洛阳诸人稍微吃了一颗定心丸。
只不过,这颗定心丸,是附在一系列不理想的情况之后才来的,也算是先抑后扬。
“子房主要讲了三件事,其中一件是坏事,而另两件是好事。”
刘季点点头,示意黄门将奏章宣读一下。
奏章一开篇,张良便认了怂,承认计划不如变化快,向来算无遗策、料敌于先的他,却在马儿这种动物面前,备受打击。
根据对边郡牧苑的实地查访,张良发现,自己之前关于战马的预想,还是太粗放、太乐观了。
秦末大乱,匈奴人不断南下滋扰,六牧中的官马或流失、或用于内战,牧监的军士们也纷纷逃离,陇西的各个牧苑已基本弛废。
可以说,天下大定后,百业待兴,朝廷重新接手的六牧,简直是个零基础的烂摊子,不单草场缩减,连懂得养马的资深牧监们都已所剩无几,专业人手极度短缺。
而且,在各监牧使向中央的报告中,关于现有的战马数量,起码虚报了两倍。
“切,我就知道那帮没王法的,必定会这么干——”
原本还静静听着的太仆夏侯婴没忍住,重重捶了一下大腿,脸上满是沮丧。
虚报兵士、马匹数量,以便吃朝廷拨款的空额,是练兵、养马之官的惯常操作了,夏侯婴常年掌管马政与车兵,对其中的龌龊操作心知肚明。
因此,临行前,他反复三番向张良强调,请他务必代为盘点清楚,对那些老油条牧监报出的数目,“你可一个字都别信”。
除了数目严重短缺外,现有马匹的质量,也完全不符合对匈奴作战的最低标准。
***
牧苑中的马匹,包括今春刚刚出生的小马驹,大多为纯正的中原马。
陇西诸郡位于国家的西北边陲,紧邻外邦,一两匹来路不明的胡马,还是很容易寻到的。
张良把找来的胡马,与牧苑中评级为上等的中原马放在一起,经过细细观察与比对,痛陈了中原马的三大弱点——
一为矮小,不耐长途奔袭;
二为四肢短,奔跑速度无法提升;
三是皮毛短,不耐寒。
匈奴草原极为辽阔,浩瀚不见人烟,最是考验马匹的长程奔跑能力。
而且,草原天气忽变,阴晴不定,从烈日炙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